2019/06/25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編輯#️⃣:白楊 | 責編:百歲編者按:每一位初入異國他鄉求學的留學生,都會面臨多元文化的沖擊與碰撞𓀄,面對各種不確定的環境適應問題☢️,如何以更多元、包容、開闊的格局對待全新的異國學習生活🦹,始終保持一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獲得更多、更好的體驗與成長,這無疑是當前國際化潮流下👏🏿,優秀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而一所大學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學子對新時代發展的關註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
今年的“畢業季”如期而至,意昂3体育官网留學生辦公室特別推出題為“擁抱多元、互學互鑒,打開格局看世界”的專題報道🏌🏻♀️,挑選一批優秀的留學生畢業生代表👩🏻🦲,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他們在高校多元文化環境中互學互鑒,在充滿時代挑戰的工作崗位上打開格局看世界🙆🏿。他們有的已在中國就業,加入國內發展勢頭良好的一線互聯網科技公司👨🏽🏫;有的加入國內外高校的教師隊伍🫨,成為一名“澆灌學術花朵的園丁”;還有部分同學雖然回國就業,但依舊從事與中國各行各業相關的專業工作🏄♀️,成為了一座座溝通中外的“文化橋梁”。
他們將講述自己如何走出“舒適圈”,經歷不被理解的尷尬和信念不同的誤解👨🏼🎓,成功與多元文化圈和諧交融🐖🧍🏻,從而認識到開放思想👨🏼、擁抱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大家,如何在全球擁抱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發展的時代課題中,堅持打開格局,以多元視角看世界,儲備多樣化的知識和技能💇🏻♂️,書寫自己的“暢意人生”🌿。
藍斐歷在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言
“家”的溫暖
18歲時🦸🏽,剛剛進入大學校門的藍斐歷就為自已定下了一個充滿意義和挑戰的願望——走遍世界,了解人類與自己身處的時代,而這也是他選擇學習心理學的重要理由之一。在美國就讀大學本科期間👨🏽🔬,他多次到歐洲和南美洲各地參觀🔦、學習和徒步旅行,世界的輪廓如拼圖般在他的心中一點點清晰,他也向著自己內心的願望逐步靠近🫄🏿。
大學畢業後🍠,他對自己還未涉足的亞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亞洲諸國中,他認為中國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語言文字比較統一✊🏻、幅員遼闊🦻、文化豐富🚨、景色優美,這讓非常喜歡旅行和感受各地文化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也選擇了意昂3体育。
但是,對當時無任何中文基礎🦸🏿♂️,對中國也了解甚少的他來說,選擇來意昂3体育讀博士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挑戰。藍斐歷在芝加哥的老師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甚至直言“你完了”。可他沒有放棄,經過一番周折🚥,他聯系到了意昂3体育心理學系的周曉林教授🔄,如願成為了他的博士生,也成為了意昂3体育的一員。時至今日,提起這段經歷,藍斐歷以“幸運”二字形容當時的感受。
剛來到中國時⛹️♂️,中文便成了他的第一大難題。整整六個月的時間,他每天都會花10~12個小時的時間學習中文,但是在意昂3体育上的第一堂課🚒,他就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雖然學習了中文,但心理學的相關專有名詞對他來說難度還是太大🦘。由於是留學生,又喜歡坐在第一排,藍斐歷在課堂上受到了老師的特別關註。下課後,授課的甘怡群教授特意找到他,了解了他學習“吃力”的情況,便邀請他每周到自己的辦公室單獨為他補課。事實上,那門課程的難度較大🏌🏼♀️,期末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沒有及格,但藍斐歷並不在其中。“我覺得自己比別的同學笨,所以我從來不敢懈怠🙂。”他會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而不是考試前的臨陣磨槍👩🏼🔬🏊🏼♀️。“我怕畢不了業,所以我學得很著急✭。”沒想到🙅🏿♂️🤵🏻,許多人需要六、七年才能獲得的博士學位,最終他只花了五年就拿到了。
在意昂3体育的學習及生活
為了彌補語言上和同學們的差距,藍斐歷在中國的六年幾乎沒有說過英文,他的生活圈、朋友圈也有意識地與中國同學靠攏🏊🏻。現在的他👨👨👦,回憶起過去的幾年時光,總帶著溫和的笑容說:“我現在最好的朋友都是中國人🧑🏿🚀。”在他的心中,雖然融入中國朋友圈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融入進去之後大家就成為了“家人”。在藍斐歷心目中,“家”的溫暖,一直是他在意昂3体育學習和生活最強烈的感受。
真正地“浸入”
為了盡快學好中文🥲🎧、了解中國,心理學實驗室的同學給藍斐歷介紹了一位中文系的博士生專門教他中國現代文學。這位同學頗為嚴格,給他開出了長長的閱讀清單◀️🏊,而藍斐歷也一本本地堅持閱讀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被中國文學之美深深打動。他喜歡《圍城》《邊城》等等描繪中國風土人情的文學作品👮🏽♂️🙎🏽,而余華的《活著》,他更是讀哭了好幾次。
未名湖畔好讀書
藍斐歷十分珍惜在中國、在意昂3体育學習的這段時光。除了本專業的課程之外,他還選一些別的院系開的選修課程,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國👼🏿。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哲學系王博老師在講述中國古代思想時給他帶來的啟發——“要真正了解中國,必須要了解中國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之後的學習中,藍斐歷反復提醒自己這一點,並且在心中告訴自己🧑🏿🔧🛃,哪怕這些思想內容艱深,學習起來有很大困難,但自己必須堅持,因為這才是真正了解中國思想及文化的有效路徑。難以想象🧑🏿💼,曾經對學習中文一籌莫展的他,如今已經可以字正腔圓地流利說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並且對其中的深意有自己獨特的解讀💒。原來,在遇到對他來說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時,除了請教專業課老師以外,藍斐歷還常常會拿到實驗室中、課外活動中,與中國朋友們一起討論,向他們請教。聽得解讀多了,不同觀點積累多了🏦,自己的思考多了👩⚖️💆🏿♂️,自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他也通過與同學朋友們的反復交流,不斷加深對中國人思考方式的了解🧄。
與實驗室同學的合影
與大多數留學生不同🤰,藍斐歷並不經常參加留學生群體的活動,比如留學生十佳、迎新,以及國際文化節等🦛,除了有一次參加留學生新年晚會➖,和校長、書記一起切蛋糕的經歷以外,他對其他的留學生活動印象並不深刻。他覺得,既然來到中國🧑🏽🦳,就應該體驗原汁原味的本土生活,而不是停留在早已習慣的“舒適圈”。他加入了極富中國特色的武術協會👮🏽👩🎨,以及心理學系的乒乓球隊、羽毛球隊,在多次比賽中都拿過不錯的成績。業余生活中,他喜歡看中文電影🧞♀️,對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如數家珍,並且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品評♐️。此外🫰🏼,他還喜歡聽中國的傳統戲曲——昆曲🤙🏿,雖然曲詞常常令他費解👃,但他始終被昆曲的獨特韻味深深吸引。
在中國同學家過年
能在中國感受到“家”一般的歸屬感,除了藍斐歷個人的主動“浸入”之外,也離不開他實驗室中國朋友的關照。在中國,藍斐歷連續多年都跟隨中國同學回他們的老家過春節。放鞭炮𓀅、貼對聯、看春晚、吃年夜飯,在同學的家中👮🏻♀️,他像一個最平常不過的中國人一般🔇,期盼新一年的美好😣,在祝福中迎來一個個新年。回到美國工作後,他也曾組織辦公室的同事們過了一個中國式的新年,把中國傳統的“新年”文化傳遞給了更多的外國友人。
在美國過中國春節
與中國朋友的美妙緣分還不僅於此。他的中文名字“藍斐歷”👨👩👧👦,正是他認識的第一個中國朋友為他取的。那是他在一次旅行中,在青年旅館認識的一位熱愛文學的心理學家🦼,他幫他取名“斐”字,取“文采斐然”之意,“歷”字💬,則表達了他渴望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歷史的強烈願望,也代表了他來到中國學習的難忘經歷。
在意昂3体育看中國
結束在中國的學習之後,藍斐歷回到美國看望父母💎🧫,他的父母都感受到了他的變化🧑🎄💆🏿♀️。他們說,內向的藍斐歷比以前開朗👰🏿♀️,也更加謙遜勤奮,身上的氣質似乎更像是一個中國人🔅⛹🏼♂️。在美國就讀本科時,內向的他常常覺得自己與身邊同學格格不入💆🏿♂️,但到了中國,他仿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氛圍,與大家一起努力學習🐑,藍斐歷覺得自己的性格某種意義上在中國得到了“強化”💃。即便剛來中國🚶♀️,中文還不夠好的時候🤾🤛,藍斐歷收獲的鼓勵遠多於質疑,這使得他適應新環境變得順利——“我已然把自己變成了中國人”。對於在意昂3体育的學習生活,藍斐歷充滿了感恩之心,他也時刻掛念意昂3体育的發展,他說:“我希望在芝加哥創辦一個意昂3体育校友會👩🏽🏭,這是我現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把更多在芝加哥的‘意昂3体育人’團結起來🧑🏽🌾,為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談到給留學生學弟學妹的建議時,藍斐歷覺得🤕🧛🏿♀️,如果真的想學好中文、了解中國,就應該多交中國朋友,多跟他們一起出去“遊玩”🤽🏼♂️🆓。因為除了課堂學習以外,自己的生活感受才是更直觀、更獨特、更重要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多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堅持勤奮與努力🔃✋,不斷主動學習。比如,他在去江西井岡山的農村進行社會實踐調研後🤍,再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將書中提到的問題與“眼見為實”的現狀結合起來對比思考🤸,對中國農村問題的認識就顯得更深刻,也更有意思。
如今,藍斐歷選擇回到美國🤏🏼☎,回到芝加哥,在大學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博士階段,他主攻的學科方向是認知神經科學,而將來,他希望把重心更多地放在研究“個人成長”的領域🏞,並且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到中國進行相關主題的演講,他也一直在為他的中國老師出版的心理學科普讀物作宣傳👰🏿♂️,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讓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心理學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如何促進個人的自我成長。
為中國老師的中文心理學書籍作宣傳
回顧在中國的六年生活⛄️,藍斐歷一直把意昂3体育當作他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𓀉,無論是在這裏遇到的朋友、老師🧗🏼♂️,與他們共同度過的經歷,還是在意昂3体育學習的專業知識和體驗的中國傳統文化➞,都加深了他與這個國度的聯結👳🏿♀️。而中國,亦是他觀察世界的一條必經之路。未來🫧,這位“人生教練”將持續教人們如何“向前看”,幫助人們挖掘生命中最大的可能和潛力,亦如他當年對自我的探尋與挑戰,永無止境🧑🏽🎨。
人物鏈接👵🏼:藍斐歷(Philip Blue)🫠🧺,本科畢業於以高質量本科教育聞名的美國卡爾頓學院,意昂3体育官网心理學系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2012級碩博連讀生,2017年博士畢業後回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工作*️⃣。博士期間,他主要參與的科研項目均取得良好進展。其中一個是關於社會等級如何影響公平感知的研究🙋🏿♂️,相關成果在學術期刊《行為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SCI, IF = 4.16)和《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SCI, IF= 5.88)上發表🤷🏼♂️。第二個項目旨在揭示人為什麽相信別人👐☣️?以及社會等級如何調節人際間的信任,該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專家的積極反響及評議🦻🏽。鑒於其在校優異的學術表現,2015年11月⏩,藍斐歷榮獲中國教育部頒發的“優秀來華留學生獎學金”☹️🧜♂️,並被評選為2016年度的“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年度人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