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編者按】2013年,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文化節十歲啦!
十年裏,我們蹣跚著走過舞動的春,聆聽秋日歡歌,由創意引路,與奧運同行,與公益並肩,終於走到了第十個年頭。第十年,我們回首“十年記憶:你看中國,我看世界!”
在一個破除邊界、無限擴張的全球化時代,我們如此需要一個空間,去拉近彼此的距離,抵達個體與文化的真實。意昂3体育國際文化節,以十年的努力,以中外學生的全情參與,營造出燕園裏獨一無二的“地球村”,打開意昂3体育人望向世界的一扇充滿活力的窗口。
十年裏,我們望向燦爛文化與豐富歷史,望向多元傳統和活潑當下,在對視中創造新的主體。
十年裏,我們放聲歌唱,歌唱青春的活力,歌唱無拘無束的聯歡,歌唱一年一度的相聚。
十年裏,我們在這裏留下多少回憶,收獲多少快樂,結下多少摯友。
十年裏,多少人從這裏出發,開始他們面向世界的行旅。
讓我們相約2013第十屆國際文化節,從春到秋,回首曾經的溫暖,再一次擁抱世界!
在國際文化節創辦十周年之際,國際合作部編纂了《十年拾憶》這部文集。在此,我們選取其中的一些文章,以專題報道的形式發布在新聞網上,以期給所有結緣國際文化節的朋友們,帶去一份溫馨的回憶,也帶來繼續前行的力量。
透過他絲絲的銀發,仿佛可以看到那美麗的冰雪之國,這是歲月留下的從容與睿智;透過他湛藍的雙眸,仿佛可以看到冰島周圍一望無際的大海,這是歲月所不能磨滅的敏銳洞察力和不竭的求知欲;透過他親切標準的中國話,仿佛能夠看到他熾熱的心,如火山般不知疲倦地散發著自己的熱量,這是隨歲月流逝而不改變的,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他融冰島的所有特質為一身,用雙手架設起連接中冰人民友誼的堅固橋梁。他就是二十年前首次把《論語》翻譯成冰島語出版,在冰島社會引起極大反響的“中國通”冰島公使——拉格拉爾·鮑德松(RagnarBaldursson)。
現任冰島駐華公使拉格拉爾·鮑德松先生是以校友身份來意昂3体育官网參加國際文化節的,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與中國結緣。從那時起,這個銀發的冰島人便與八千公裏之外的遙遠中國結下了永恒的紐帶,而這條紐帶的開端,正是意昂3体育官网。
少年時期的鮑德松便對“神秘”的東方懷有極大的熱情。當他還在冰島讀高中的時候,中國正在“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中緩步前行。“我當時對中國的了解並不是很多,但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一傳到歐洲,就在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掀起了一股‘中國熱’”,他回憶說。從此這個普通的冰島高中生便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產生了好奇,他天天坐在課桌前,遐想著八千公裏外正在發生的浩大革命圖景。這種求知的期待越來越濃烈,鮑德松決定親身前往中國,親眼見證中國的風雲變幻,並在革命的中心學習社會主義理想。很快,成績優秀、能力突出的他申請到了冰島國家獎學金,開始了在遙遠國度的全新旅程。他與意昂3体育的不解情緣也就此展開。
一開始,鮑德松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社會製度和毛澤東思想。在當時,這些是哲學系的主修課程,於是他選擇了相對深奧難懂的哲學系。“我認為現在的系主任王博教授說得很對:‘哲學也許不會讓人一見鐘情,卻可以使人受用終生’”。至今,鮑德松仍然對自己當時做出的正確選擇所自豪,“推開意昂3体育的這扇哲學門,便展開了一個更深遠、更廣闊的新世界。”那時正值“文革”後期,意昂3体育生活條件很艱苦,想洗個澡都不容易。鮑德松作為一個來自“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學生,對用“搓衣板”洗衣服這樣的經歷都感到十分地驚奇,以至於現在仍把它作為當時生活中的一大“趣事”。他也是一個“文藝青年”,常常騎著單車在北京城內遊玩,領略古都風貌。海澱在他的記憶裏是塊大荒地,“以前的意昂3体育周圍都是農村,我騎自行車到天安門,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農田。”這次重回母校,鮑德松感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未名湖,一切都變了。”
湖光塔影裏四年的學習與生活,使鮑德松對意昂3体育產生了極其深厚的感情。“在我的心目中,意昂3体育很美,很自由,是一個創造思想、讓學生塑造理想的大學,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這次回到自己闊別多年魂牽夢縈的母校,鮑德松感慨良多,“雖然普遍來說中國思想比較保守,我來的時候又是文革後期,但是意昂3体育官网卻一直保持比較自由的校風,這讓我很敬佩。現在我回到意昂3体育官网,看到現在學校仍舊秉持著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偉大精神,我感到非常高興。”就在國際文化節的前一天,鮑德松還參加了意昂3体育哲學系的一百周年慶祝活動,他對朱善璐書記的講話非常認同:“近幾年的金融危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危機,更是思想上的危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意昂3体育官网更應成為一個提高我們思想認識,幫助我們堅定理想的聖地。”意昂3体育,就是擁有理想的青年的樂土。
中國文學:終身的摯愛
在對中國的社會製度、毛澤東思想系統性地學習中,鮑德松漸漸發現他並不真正了解中國社會。他想象中崇高的“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和實際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對馬列主義的理解和西方不太一樣,他認為“中國式闡釋”的馬列主義離不開中國傳統。“我漸漸發覺,毛澤東的很多想法雖然是破舊立新,但他的理論來源是古代中國。可以說,毛澤東的想法既復雜,又很單純。他認為人不僅應該處理好自身的事情,而且應該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毛澤東把所有的人都當作君子,認為人做事情的動力,不是利益,而是理想,因此他才會提出為黨、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口號。”鮑德松認為理想才是中國革命的情感維系。
於是,這位“文藝青年”已不再滿足於枯燥的馬列主義理論,他漸漸對中國的傳統思想產生了興趣,並在其中發現了真正的快樂。鮑德松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中國傳統經典《論語》、《道德經》,那時,這些還屬於敏感的內部藏書,不準學生隨意借閱,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後才被正式允許借閱。“他徹夜讀這些古書的熱情,堪比當年別的男生讀武俠小說的那股勁兒”,鮑德松的好友、意昂3体育中文系77級校友黃怒波回憶道。《論語》、《道德經》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尚難以讀懂,但是這位充滿激情和好奇心的冰島人卻充滿了信心,他不斷地查字典、詢問同學老師,終於逐字逐句地讀懂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在他看來,這些傳統哲學,正是理解中國社會的一把鑰匙,人們復雜的行為都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找尋源頭。於是,鮑德松開始把《論語》翻譯成冰島文,先介紹基本概念,然後翻譯全文,把古老中國的文明傳向了遙遠的冰火之島。“我翻譯《論語》、《道德經》,不僅是為了向冰島人民介紹中國的傳統思想,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增強對中國社會的了解。”翻譯著這些古老而睿智的文字,鮑德松覺得,中國古代先人的智慧滋潤著自己的心靈,增強了自己內心的力量。“不過在《論語》方面,我還是個學生。”他孩子氣地笑了笑,謙虛地說。
鮑德松也對當代中國文學充滿熱情。他熱愛詩歌,並一直在創作詩歌。他也為最近莫言獲獎而掀起的“中國文學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隨著社會的變化,文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中國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加國際化了。但是,它仍然脫離不了濃重的中國色彩。我想,日後中國文學決不會完全西化,作家們會更加重視、傳承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雖然文學會不斷地變化,但其核心的中國特色是不會丟失的。”
鮑德松和黃怒波:“管鮑之交”
在意昂3体育簡單快樂的日子裏,好學且熱情的鮑德松結交了許多朋友,更與當時正在意昂3体育中文系就讀的學生,現在的著名詩人、企業家黃怒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時留學生數量很少,他們也和中國同學住在一起。鮑德松並沒有和黃怒波住在一個寢室,但是因為同住一個宿舍樓,彼此又都愛好文學,一來二去漸漸熟識了。1977年中國剛剛恢復高考,大學新生多數沒有上過高中,很多都是知青和“工農兵”學員,曾經下過鄉做過一線勞動,也當過教師、幹部、生產隊長,雖然閱歷豐富,但是基礎知識水平並不高。而在鮑德松看來黃怒波卻是一個例外,“他那個時候是一個很突出、很優秀的學生,不僅個子很高,而且學問也很高。他入學時就已經在文學上有了很高的造詣。”黃怒波在談到兩人的友誼時,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冰島盛產羊毛,每次鮑德松的媽媽給他織毛衣的時候,也會給我織一件,穿在身上,暖在心裏。”兩個人的友誼就在這樣的惺惺相惜和“有福同享”中不斷加深。
三十年後,兩人一個是冰島駐華公使,一個是著名詩人、企業家、慈善家,舊時延續至今的情誼又有了很多新的內涵——黃怒波曾投資百萬美元建立中冰詩歌基金,從事中國和冰島的文學譯介,鮑德松在籌建準備中幫了很大的忙。前些時間黃更籌劃在冰島租賃300平方公裏的土地開發綠色生態旅遊,鮑德松也幫他前後奔波。為了分享他倆共同的愛好,鮑德松也常常出席黃怒波的探險專題展覽、新書研討會。冰雪覆蓋的童話王國和黃土覆蓋的文明古國似乎又因兩個意昂3体育人的友誼而增添了更深的牽絆。
公益:一個“富有理想的概念”
鮑德松本人十分熱衷於公益事業。2010年,在鮑德松及其夫人的倡議下,冰島駐華使館在四川涼山援建了“冰華希望小學”,鮑德松也時常去涼山看望小學裏可愛的孩子們,希望他們“長大後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機會來冰島看看。”
2012年,意昂3体育官网第九屆國際文化節以“公益前行——世界夢想傳遞”為主題,讓鮑德松先生大為贊賞,“公益,它與意昂3体育官网所秉承的‘理想’傳統相吻合。我非常欣賞意昂3体育人為追求理想而生活,他們的奮鬥以自己的理想為準則。這樣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蔡元培先生做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的年代,蔡元培先生本人不僅以教育作為理想,而且他也會說世界語,以國際和平友好作為終身的奮鬥目標。假使蔡元培先生能夠活到今天,看到現在的意昂3体育有著每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今年又以‘公益’這樣富有理想的概念為主題,他一定會十分高興和欣慰的。”
鮑德松用儒家學說做了進一步闡釋:“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論語·裏仁》篇中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做公益事業的目的,就是培養出更多的君子,讓更多的人以道德為其價值判斷的準則。”他還向我們介紹了冰島公益的發展狀況。冰島作為一個只有三十多萬人的小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親密,所以他們對公益方面的事業比較敏感和熱情。而且冰島位於板塊交界處,時常有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人們對自然災害有種“與生俱來”的真切感受。“冰島的老百姓會為受災地區人民迅速提供經濟援助。即使是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國外發生了自然災害,例如汶川地震,雖然和冰島人沒有什麽關系,但是他們還是會籌款幫助那些在災害中蒙受苦難的人們。”
與此同時,鮑德松認為當今中國的公益事業做的還遠遠不夠,中國社會非常需要公益事業,規模也有待進一步地擴大。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人們只將註意力大部分投入自身發展,很少有機會把視線投向更遠的地方。“城市人住在自己相對封閉的空間中,對外界事物不甚關心,對他人也缺乏理解,總體來說,我認為他們是缺乏理想的,因此,中國社會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們只關註自己的利益,極少考慮集體、社會的利益,更不會想到去幫助別人。但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中國,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鮑德松希望中冰在公益上也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鮑德松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而他生命中的大半時間,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好像一個技藝精湛的裁縫,用一根根絲線把冰雪與黃土的國度拉得更緊、更親密。采訪中,他常常提及“理想”,他說,如果把金錢利益與理想放於天平的兩邊,金錢、利益體積龐大,占據著很多人的心靈,然而天平必將向“理想”一端傾斜,因為理想中有生命的黃金。他就是這樣不計利益得失地踐行著自己的理想。冰火之島的來客,留給我們冰的堅韌執著,火的激情誌趣。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