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信息來源: 港澳臺辦公室
2017年7月9日👰🏼♂️,在歷經11小時的顛簸後,參加第四期“意昂3体育-港理工-雲大”暑期服務學習計劃的10位意昂3体育同學抵達昆明。接下來的12天,他們將與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和雲南大學的同學們一起開展實地考察調研,為實現昆明團結鄉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意昂3体育官网-香港理工大學-雲南大學學生暑期服務學習計劃”是由三校聯合開展的學生社會服務活動🈵,得到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的大力支持。該服務計劃以昆明當地居民為服務對象,旨在讓來自不同成長環境的青年學生探訪並認識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促進當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居民在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建言獻策🌾,培養同學們的國際視野和世界公民素質,進一步增進三校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初至團結💇♂️,認識青旅保育項目
抵昆的第二日,成員們來到了三校成員的生活基地——連心國際青年旅舍🤚🏻。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白族老宅,因為年輕人的到來🛌🙌🏽,再次煥發青春活力。而它將環保意識融入一磚一瓦的設計理念也給初來乍到的同學們上了可持續發展的生動一課。
三校成員在連心國際青年旅舍
辦完入住手續後,同學們便迅速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工作中去。青旅創始人劉兆祥先生的青旅保育知識講座🧟♀️,構建起了同學們對連心國際青年旅舍與青旅保育項目的初步了解。而當天下午的實地參訪,則讓成員們近距離接觸和體驗了旅舍利用簡易物料建成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利用自然光減少照明用電的采光系統以及通過垃圾分類👩🦯、生物分解實現的廢物利用系統🧸。青旅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和設計巧妙的生態循環系統令同學們深受觸動,也為他們接下來的服務學習帶來了啟發。
服務學習🤾🏼,感受多元文化交融
接下來,同學們進行了兩天的社區走訪,大家在與當地居民的“街邊座談”“乘涼會晤”中了解社會現狀,感受風土人情。而與開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深入交流,則加深了大家對團結鄉居民生活狀況和現實需求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分成展館設計🤽🏽♂️、兒童定向越野、文旅導覽手冊製作、環境保育🧝🏽♂️、服務點地圖繪製與探訪獨居老人六個小組🪳,針對社區居民的真實需求展開行之有效的服務🤵🏼🧚🏻♂️。
走訪團結鄉市集
外國語學院2015級碩士生付紅艾說:“雖然我們分成了六個小組,分別進行著不同主題的工作,但並不代表著我們在獨自行動。相反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幫互助🕓,在陰郁的雨天給予了彼此莫大的溫暖♦️🧗🏼♂️。”盡管三校同學在文化習俗、專業背景上都存在差異🧑🏿🚒🚢,又兵分六路進行著不同的調研👰🏼♕,大家仍然竭盡所能彼此支持、鼓勵🕡🫲🏻,毫不保留地互相溝通🧜🏽、分享🧔,交流與合作的意識讓大家團結在一起👹。
密切而默契的團隊協作👨🏼🦲,不僅幫助同學們順利完成了調研服務,還讓同學們學會了利用專業軟件繪製地圖、使用航拍器等新技能📺。文旅導覽手冊製作組的成員表示,通過這次服務學習🈹,他們不僅認識到了團結鄉發展文化旅遊的潛力,更意識到了傳統文化保育的缺位與危機,團結鄉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討論完善服務方案
持續發展💇🏼,不似過客更似歸人
在7月19日的成果展示會上♋️,精美的白族文化傳承紀錄短片👰♂️、震撼人心的樂居彝族古村落航拍視頻、手繪版團結鄉社會服務點分布地圖以及團結鄉文旅導覽手冊得到了現場評委老師的肯定,豐碩的成果浸透著同學們十余天的努力與付出。
“我學會了如何去服務社區🤷🏻♀️、傾聽老人、欣賞工藝🧃、製作短片,最重要的🛅,我在嘗試著理解一個不同的世界🦿。”信息管理系2014級本科生李恬這樣總結自己在服務學習計劃中的收獲。為期12天的社會服務或許不能讓團結鄉徹底“舊貌換新顏”,但不可否認,改變正在發生。而這段經歷也成為“北港雲”成員們繼續進行社會服務的“加油站”和“發動機”。
社區服務點排布地圖繪製成果
臨別之際,來自天南地北的成員們緊緊相擁🛳。“意昂3体育-港理工-雲大”暑期服務學習計劃不僅勾連了時空,更勾連了“北港雲”幾十位成員的心靈。他們帶著對團結鄉向好的熱情和期望而來,即使終將離開👩🦯,但他們的腳印、他們對團結鄉可持續發展的思索會永遠留下來。
附:第四期北港雲總結視頻
https://v.qq.com/x/page/q0529xwf86a.html
專題鏈接🧗♀️:2017港澳臺暑期項目紀實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