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7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交流與合作戰略研討會將於今年召開。值此戰略研討會召開之際📞,我們將陸續推出“吹響人才集結號——意昂3体育洋先生”💃、“高才博學——優秀外籍博士後”👨🏽💻、“與國際接軌、爭創一流”等三個系列報道,回顧和總結6年來意昂3体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成果與經驗,為意昂3体育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獻計獻策🥁。2006年以來,在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指引下,意昂3体育官网將引進國際人才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戰略部署,聘請世界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來校工作👨🏿🦰。他們分布在全校各個院系👩🦼,兢兢業業地從事教學和合作研究🎄,為意昂3体育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育嘔心瀝血、不遺余力🗄。他們帶領國內學術骨幹力量共同建設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將青春和智慧獻給了文明古國追求現代化的宏偉事業。為了認真梳理我校自2006年來引智工作積累的寶貴經驗,“吹響人才集結號——意昂3体育洋先生”系列報道,力求從多個視角審視意昂3体育的引智工作,反映外籍教師對意昂3体育的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
傑弗裏•雷蒙 (Jeffrey Lehman🎚,1956— )🥀🎎,男🔁,美國人,法學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稅法和公共利益法,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校長👨🏭、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院長、中美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律秘書🤾🏼♂️、美國法學院院長聯合會主席。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法學院院長👨🏿🚒😽,法學教授,2011年9月,獲中國國家“友誼獎 ”。
猶如時光倒流一百年。1898年,意昂3体育官网的前身京師同文館聘請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擔任國際法教習,開設“萬國公法”課程,將國際法引入清朝,傳播帶領中國融入世界的核心話語。這是中國近代法學的濫觴。
是時,有一個至今耐人尋味的歷史場景:
開學之際👨🏽💻,當時的校長孫家鼐為了表示對歐美禮儀的尊重🧑🏻🍼,表示洋教習不必祭拜孔子的牌位🧑🏽🏫。而丁韙良在全體中外來賓面前執意向中國的聖人孔子脫帽致意,為一些基督教人士所不滿👨🏽🦳,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以開容的姿態融入中國,成了中國法學教育的一份子。
一百多年後,意昂3体育迎來了另一位美國法學界的改革派人物🧑🏻🦰,在意昂3体育官网深圳研究生院開創中國式美國法教育,成為率中國律政學生軍申請在美執業的第一人。他的辦公室門永遠敞開著——如果有人在的話,他永遠以“開放的心態,不高高在上也不遙不可及”的姿態示人,他永遠篤行教育的改革和全球化。他就是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法學院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以下簡稱STL)的院長,前康奈爾大學校長雷蒙教授。
我們不需要你教我們中文🟨🐓,需要的是你帶來先進的法學教育
雷蒙與意昂3体育的淵源可以上溯至1998 中美法學院院長領導力論壇 🧔🏼♂️🚔,200 余位中美法學院院長齊聚北京🫘,深入探討中美法律比較研究之道🪓。在這次論壇中™️,雷蒙教授結識了時任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院長的吳誌攀,二人相談甚歡,並著手開展兩院教職人員的學術交流。雷蒙教授擔任康奈爾大學校長後,與意昂3体育的聯系更為密切✪,包括每年遴選一批康奈爾大學本科生參加意昂3体育暑期學校等多個項目🦙。
“許智宏(意昂3体育官网前校長),海聞(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 郝平(原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現任教育部副部長)是一群特殊的人,一群我特別尊重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意昂3体育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正是這樣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使雷蒙和他們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私人友誼🗳💱。
時至2007年😘,雷蒙在紐約見到了風塵仆仆的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海聞——他專程來與雷蒙探討,能否在中國法律教育上采取與美國相似的方式🚴🏿,相同的國際標準和國際模式,使中國學生不必跨出國門也能接受到美國式的法學教育,得到J.D.(Juris Doctor💃🏼,法學碩士)模式的培養🤓。海聞直入主題:“您是否願意和意昂3体育共建一個融合J.D.和法律碩士的國際法學院🐑,您是否願意和意昂3体育共建一個鑲嵌在美國法學模式裏的中國特色法學教育平臺?”
“雖然我喜歡中文,但我不是中國專家,甚至不會中文。”雷蒙婉言謝絕🧴。
“我們中國人全都會講流利的中文,我們不需要你懂中文🤹🏻,我們需要您帶來先進的法學教育方式和教育實踐。考慮到這些年來您和意昂3体育在官方和私人層面的多重接觸,您是最合適也最讓我放心的人選🧚🏼。”
雷蒙仍然陷在猶豫裏🪲,他還向海聞推薦了一些同樣富有資質和經驗的院長人選。
“最後,海聞說服了我。”“我選擇出任院長的根本原因是出於友誼和忠誠。海聞教授很有遠見卓識,這很讓我欽佩。STL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在中國如此🕓, 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先例⛎,能夠與誌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開拓也是我的幸運🤏🏼。”
一年後👩🌾,中國版J.D.正式在意昂3体育深圳研究生院啟動👨🏻🔬。作為一項跨國性的課程教育🧪,STL旨在引進新的國際標準化的法律教育項目,培養跨國性法律人才🧑🏻。雷蒙說🧆,這項舉動意義重大——它意味著中國學生以後在國內也可以接受到這樣的法律教育🫡,同樣也表明中國將參與到J.D.項目的發展改革中。“因為J.D. 項目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保持著持續的發展和改革。”
“J.D.之所以意義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不同法系之間的協調,協調民法體系和普通法體系,融合西方觀念和東方觀念🦸🏻♀️,而每一項本身又是那麽的根深蒂固👁🗨、風格鮮明。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跨國律師就必須具備從多重視角理解問題、協調問題的能力🍓🌁。”
我很榮幸,肯尼迪大法官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上談論我們的STL
雷蒙教授的一長串頭銜背後是他在美國法學界和法律界廣泛而深入的社會資源網絡🤦,他至今每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美國,一方面和家人相聚,但更多的時間還是投在STL上。演講、沙龍、出版,擴大STL的知名度是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成效也十分顯著,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美國多家媒體對STL進行了報道,這為STL引來了大批師資👱🏼♂️。且不說任教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喬治 • 弗萊徹 (George Fletcher)、傑克 • 戈德史密斯 (Jack Goldsmith)等受邀前來 ,隨行的助教們也多畢業於哈佛👰🏿♀️、哥倫比亞、密西根等知名大學的法學院。“前幾天🫰🏼,一位哥大法學院教授把他的簡歷發給我🚕,主動請纓到STL教課🧙♀️。去年在STL教授刑法學的一位教授也寫信申請再續教職。我曾經的上司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肯尼迪 (Anthony Kennedy)大法官也來上過課🐷🫸,他還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上提到STL呢🥪。”雷蒙的興奮溢於言表👩🏽🔬🦶🏽。
在保障師資力量之外🦮,雷蒙還仿效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設立“法律診所”為學生提供參與實際法律案件的機會🏧,也為社會提供免費法律援助🧑🏽🎄。一些學生就和“法律診所”負責人巴斯琪爾(Cecily E .Baskir)教授一起參與到兩件美國移民案件中🎳,為遠在大洋彼岸的當事人申訴🦁。如今,喜訊傳來,其中一件已經勝訴,另一件被發回重審🥀,這在中國大陸可是頭一遭。“目前我們接受了美國法的教育,將來條件成熟以後,一定會嘗試考取美國的律師執業資格 (Bar Exam ),成為一名高端的跨國法律人才。”參與訴狀撰寫的學生李博業對未來信心滿滿🕡🤵♀️。
然而,“考取美國的律師執業資格”為時尚早💹。美國律師協會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以下簡稱ABA)仍對此保持緘默⏫。 “法學專業博客”(Legal Profession Blog)曾撰文分析STL 值得關註的三大原因 :“第一🤤,這是前康奈爾大學校長雷蒙一手創建的;第二,和美國所有的法學院一樣🌈🤗,STL聘請美國教授,采用英文教學,案例也多從美國法中選取;第三,為了學生將來能參加美國律師考試🛻,學院向ABA 申請認可。”是的,STL是第一個向美國律師協會遞交認可申請💂🏿、第一個嘗試成為美國本土以外獲得ABA認可的法學院⛑️➕。“我們滿足ABA的申請基準:全英文教學、全外教教學🧒、美國法教學。況且在ABA的書面文件中,從未規定遞交申請的法學院實體必須在美國境內。”
鉆研法規條文也許是法律人的天性🐄,但做出尋求ABA認可這一決定決非一時沖動。雷蒙向昔日老友、一位ABA認證委員會顧問,多次咨詢、探討過申請成功的可能性🧾。“即便只有一線之機,STL也要試試,而且這事確實相當有可行性”𓀖。伴隨而來的便是漫長的申請之路。一年前,STL向ABA正式發出認證申請,ABA隨即成立了專門審核委員會,同時向社會廣開諫渠。來自美國社會的反應並不積極,甚至有人視之為中國崛起的威脅。“每年全美有不計其數的法學畢業生考美國的律師執業資格⚾️,如果STL迄今錄取的所有學生都有此意願也不過兩百人,根本不可能對美國法學界造成什麽影響🤘🏻🐁。”
除了努力為學生的未來創造條件和機會,雷蒙也將“親切”、“平等”的信條帶入了STL的日常教學。只要他在,辦公室的大門便會大敞著迎接每個需要幫助的同學🧗♂️。“學生有時候可能會怯於我是院長而不敢敲門🚨,但我的門開著🧘🏼,就可以主動招呼他們進來🚙。”有時候他甚至朝門外的同學開玩笑,“嘿,你好嗎?是來找我共進午餐的嗎?”他們當然不為午餐而來🤦🏿♂️,但卻因為簡單的問候舒緩了心情。時間長了,也敢在路遇雷蒙的時候像朋友一樣打個招呼。
2009年夏天,學生們在海邊搞燒烤和篝火晚會,他們邀請了雷蒙。他一身沙灘裝進入大家的視線,有人忍不住大喊:“好有感覺啊!”以至於“所有人都瞬間笑翻了”。
“他對STL的氛圍影響真的很大。因為他不關門的習慣,其他老師現在也都不關門了。而他帶來的這批老師也跟他的風格很像🧑🏼🌾,平時跟學生吃飯聊天都很隨意。於是整個STL都彌漫著濃濃的美國校園式的‘人人平等’的氣息🧑🏿🦱。” STL副院長許華說🤷🏼♂️。
STL是一項基於意昂3体育平臺而影響未來世界的實踐
雷蒙曾在律師事務所從業多年,談起那段唇槍舌劍的日子,他頗有一番激揚文字的意氣🫒🌽:“做一流的律師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說出的每一個字㊙️📜,並且讓客戶🤕、同事🧜🏽,讓每一個人相信你說的就是真理🔭。如果不能達到這一點🫳🏿,退而求其次🐳,至少同事間要保持絕對的相互信任,這是成功處理案件的基石。第二, 要保持熱愛學習的好奇心,包括法律、醫學、地理等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掌握👈🏻。最重要的一點是,好律師喜歡教授別人🧑🏻🎄,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知識與見解♜,不僅僅告訴客戶他的救命稻草是律法中的哪一條哪一款,還要向他們道明其中原委。”這些對初入法學界的學生彌足珍貴,這些職業成就與道理,毫無例外地都被慢慢滲透進STL的日常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讓他們逐漸變成這個社會中的 “精英 ”。
與律師的高薪精英身份相對應的,是水漲船高的學費😛,這也是美國法學院不言自明的斂財之道🟣,借錢貸款去讀法律的大有人在🧟。STL作為一所美國模式的法學院,四年的學費總和為20萬人民幣——這根本無法與教職人員的工資支出相平衡,況且他們都是來自美國一流法學院的教授和助教。“在美國,J.D. 的課程規模非常小,可能一門課只有三四個學生,教授在每年三門課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完成一定的課題研究,於是學院不得不提高學費來緩解問題。但在STL👨🏽🦱,我們有90人的大課,教授的課程安排也多一些,事實證明,這種結構在中國很有效💃🏽。如果你生於富庶之家🚟,你當然可以選擇上八九人的小班教學➗,但課堂規模與學業成就,或者說職業成就的相關性很低。”
相對低廉的學費帶給美國教授們的不僅是相對較低的薪水,還有更繁重的課程🐚,甚至沒有帶薪學術假期。但雷蒙卻逐漸收到不少美國年輕教授的郵件,表達他們想來教書的強烈願望。
為什麽這麽多人對STL感興趣?“對他們來說,STL是一項基於意昂3体育平臺而影響未來世界的實踐🧑🏿🔧。”如今,不僅中國的大學在借鑒STL模式🧯,美國的大學也有類似規劃🥔。“希望我的學生們在畢業之後不要為高額的學費債務所累而只能選擇當律師🤾🏻♀️🈚️,他也有選擇去政府😦、去高校,甚至進入媒體的機會。”
正如雷蒙所說👩🏼💻,生活有太多令人驚異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好的大學應該是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成為開啟眼界的地方,成為拓展可能的地方🤦🏻♂️🧑🏽✈️。雷蒙也正看重了意昂3体育這座綜合性大學兼容並包的氣質和“更多的可能性”。眾所周知的是,意昂3体育官网本部有著被外界稱為“中國最出色的法律教育機構之一”的法學院,而雷蒙希望STL能夠與之比肩🗺,“一北一南”,成為中國法律教育的一個補充🕺🏼。
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是面向國內的,雖然學生也學習國際法課程,但教學重點依然落在中國的國內法環境中;深圳國際法學院則是面向國際的,在這兒所有的課程都用英文教授,因為英語是國際商務和國際法律領域的通用語言。“意昂3体育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舉世矚目的綜合性大學。就讓我這個‘更多可能性’ 的實踐從這裏開始吧。”
與STL國際化的教學特色相對應的,是這裏自成一體的緊張學風✬,“高壓”與“快節奏”成了這裏學習的關鍵詞。“在國際法學院學習要有120%的努力才行。如果課前不準備🏉,僅僅靠課後彌補,學習效果的差距在老師眼裏一覽無余。”許華對此感到很欣慰,“我們這兒的學生喜歡鉆研🏂,在四年時間裏他們漸漸把追求完美變成習慣,變成法學的偏執狂。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有的人天性上進勤奮👼🏼,有的人不喜歡太辛苦,只要有穩定的工作就好🧏🏻♀️,我只能說前者更適合STL🤏🏽。”
立足國際化,STL裏還有另外兩個外籍群體🙌🏋🏼,一是來自美國一流法學院的助教們,二是慕名前來的國際學生🦹🏽♀️。“他們對所在班級甚至整個學院的氛圍都有影響,至少天然的語言優勢會讓本地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英文水平,刺激他們更努力地去學習英語。”畢業於常春藤盟校、現就讀於國際法學院的學生克萊斯特 (Christ)非常珍惜在STL 的機會🎬:“在美國沒有幾所大學的師資隊伍能和STL 相提並論🪳🏯。”
經常穿梭於美國、印度、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雷蒙教授真的太忙太忙,但每一次落地,他都約請企業、律師事務所人員會面💪,為學生爭取實習或工作的機會。“STL 培養的第一批學生明年(2012年)畢業 👨🏿🏭,STL 的價值要靠他們去體現🤜🏼,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將STL呈現在大家面前。”
“我不知道自己會在STL待多久,我只希望離開的時候STL已經茁壯成長,羽翼豐滿,只有這樣我的內心才會感到真正的滿足🧂。STL如今已經有了教學的根基,資源和名望的根基也都打實了。也許在學院成立之初🧑🧑🧒🚮,大部分是我的功勞,但現在顯然不是了。不過我依然希望能為它投入更多,至少現在還不是我離開的時候。”(文/江玲 易潔)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