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李艷茹 黎逍逸
11月6日上午,“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機製”分論壇第二次會議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來自15個國家的29名代表就“全球化與地區發展”🤙🏻、“全球性與地區性不平衡”展開討論,解析全球失衡的地區差異🛜,探尋地區平衡發展解決機製。
紐約大學Carlos Forment教授重點探討了現代阿根廷的工廠復工🤑,雖然工人沒有黨派,但他們通過選舉和聯盟,便可以在在社會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為公民權而工作也能帶來較大的社會效益。他認為:“全球化使得所有公民共同融入社會生活,倘若沒有積極地參與其中,則將被邊緣化。”另外他還表示🧘🏿♀️:“世界主義能幫助解決國際糾紛、爭端𓀃,有助於人類世界之和平安定。”
“貧窮不是罪過,但我們希望自力更生😯。”來自尼日利亞的Ayo Obe女士在談到全球化進程對處於世界經濟邊緣的尼日利亞並沒有實質性幫助時激動地說道。“西方發達國家給予我們的幫助總帶有後殖民化的意味,他們所提倡的公平原則更多地服務於他們自身的利益。”
與此同時🧖♀️,在現有的國際經濟體製下,中國能夠不依靠美國援助而實現飛速發展,這給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很多啟示。Ayo Obe指出👷🏿♂️:“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調整經濟結構✊🏻,不能過度依賴初級產品的出口,減少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要改變‘被邊緣化’的現狀🤓,比如與發達國家協商穩定能源市場價格👨🏼🦳👨🏿🎓,積極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以縮小南北貧富差距。”
中亞大學的Bohdan Krawchenko教授以吉爾吉斯坦為例👩🏼✈️,分析評定中亞國家政府的經濟政策製定能力🤸🏼♂️。吉爾吉斯坦獨立後🚵,囿於高質量人力資源匱乏,政府行政能力一直不高,很多經濟政策由於數據缺乏而沒法製定。Bohdan教授指出:“我們的‘微型政府’能做的是削減支出以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並以進行教育改革🔬。”他認為吉爾吉斯斯坦的前途光明👖:“我們雖然貧窮,但具有人口紅利的優勢🏸,人口受教育比率高🧑🏿✈️,人力資本潛力很大。”
“在美國,產業結構出現空心化,政府需要更多關註公共利益和基礎設施建設🛃。過去的幾十年中,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否認本國在經濟結構上的的缺陷👩🏻🍼,這需要進行反思。而面對全球失衡: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Micheal Ussery教授在談到國際合作如是說🐴。
Harry Clarke教授認為經濟全球化使氣候變化以及許多環境問題有了全球性的影響。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各國還未取得共識並且對於發達國家仍抱有幻想。在美國國內氣候問題已形成僵局,沒有確立確定的標準🪳♝,如碳排放沒有上限。他表示發達國家應該對發展中國家做一些高效率的技術轉移和資金支持🕰。而從樂觀方面看👬,他表示中國已經做出了碳排放的承諾,未來需要更多減排🌲,而發達國家更應該達成這樣的協議🧕🏻。
三一學院的陳向明教授首先問道:“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有2000億左右,這個問題能否在製造業上解決🎑?中國出口導向型產業的空間集聚轉移是否重要🧍🏻♀️?”在中國地區,存在由東到西以及由南到北的多層次的轉移,以及由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的轉移。而中國的集群都是集中於製造業的,目前長江三角洲出口的增長正在達到峰值,很快會超過珠江三角洲,同時中國的眾多小城市也參加到地區化的生產體系中。陳向明表示:“如果中國區域的工資水平差異不斷減少‼️,那麽會有越來越多國家的產業向中國的內陸轉移,而中國則會出口數量更多並且科技水平更高的產品🚇。所以城市化的發展是必然趨勢🏂,空間並不能拉大中國和美國的差距。”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