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董海明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是通向社會和諧與文明繁榮的基本條件。但是,每一個國家的民主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包容不同形式的民主,其實就是包容不同的文明🚴🏼♂️。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協商民主都被認為是民主在現當代的最新發展,也是政治學研究的前沿課題。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經濟體製迅速變革,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就不同類型的協商民主進行探討和交流🧜,實際上也是不同政治文明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11月4日下午⏮,2011年北京論壇政治分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百人廳舉行,來自中國、美國💒、韓國等國家的學者就“協商民主:民主的話語與語境”主題分別發表演講並進行深入討論👱🏿♂️*️⃣。
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李景鵬教授開篇即談到“民主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百年來一直追求的美好理想🗿,這種追求的動力來源於中國希望擺脫專製製度的要求”。李景鵬教授從優勢和缺陷兩方面理性分析民主製度。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喬納森•霍斯拉格教授指出協商民主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與中國經濟發展、內部穩定以及處理國際關系等方面息息相關📈,因此中國需要在改革過程中加強協商民主建設。隨後他從包容性,實現政府與不同利益集團合作,規範化建設,完善法律法製和民主監督、建立服務型政府以及選擇性競爭等四個方面分析中國民主化未來發展趨勢👩⚖️,逐步推進社會轉型🕹,進行體製改革,使協商民主真正在中國運作起來。
意昂3体育官网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王浦劬教授從治理民主和協商民主兩個範疇來討論民主🙅🏼♂️🫂。王教授首先介紹了治理民主和協商民主的基本屬性,並從民主治理的過程意義、彼此印證等方面找到二者的契合性;同時在主體對象、層面意義和目的等方面二者又存在差異性和互補性🏋🏿♂️。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曹景鈞教授則主要從精英主義和法團主義來闡釋協商民主實現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對於中國協商民主製度建設,他指出👎🤪,政府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協商政治製度要從利益代表、人數配額、功能組別的增加等方面加以鞏固和充實〽️。在國家主導下,協調各個階層利益,將沖突、矛盾等加以製度化🖖🏻🐉,在製度框架內進行合法、理性和非暴力的協調。
韓國成均館大學Mah In Sub教授結合東亞與拉美的經濟發展與民主化的經驗性分析,通過圖表和數據模型量性分析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民主化進程。他指出以現代比較政治學的角度分析經濟發展和民主的上升和下降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世界不同學者研究的經典和核心話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吳國光教授主張通過設置公共議事規則🛷,利用中國現有的政治資源🫲🏼、優化民主質量使協商成為可能。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陳慶雲教授則從方法論的視角研究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陳教授從“非此即彼”與“亦此亦彼”相統一的方法論出發,提出選舉民主更體現“非此即彼”性,更強調結果性,更突出個體性,更要求獨立性;協商民主更體現“亦此亦彼”性💆🏽♂️,更強調過程性,更突出集體性,更要求互動性🥵,它們之間互為補充與融合。他指出選舉民主是實現民主政治進步的前提。
吉林大學周光輝教授指出實現決策民主化是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現實選擇🩺,是推進中國民主化的有效途徑⚇。他指出中國目前面臨著社會多元化、公民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和腐敗蔓延等三大挑戰👩🏻⚕️✊🏻,而民主化是應對挑戰的唯一選擇。同時他還指出決策的民主化改革可以在政府與民眾之間形成合力,克服存在的改革阻力。
對於中國政治發展模式,韓國西江大學全聖興教授和新加坡國立大學Lance L. P. Gore教授則分別從民生主義和競爭式、協商式與咨議式民主兩個不同的側重點來闡述。全聖興教授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而近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一些改善措施,逐漸重視三農問題🙇🏽、社會發展帶來的人們幸福指數提高問題🦶🏻。Lance L. P. Gore教授分別比較競爭式、協商式與咨議式民主的優缺點總結出中國民主發展的兩難困境💇♂️。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