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6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程思煒
“這部電視片的缺點是只能看、聽,聞不到香味兒。”《彌漫》放完,葉朗走上講席說道。臺下一片笑聲。
11月4日下午,藝術分論壇第一場,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教授葉朗第一個發言。他的題目是“香的審美——從《彌漫》談文化的傳統與藝術的創新”,首先播放了一段參加今年藝術界奧林匹克”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的中國作品《彌漫》的電視片。
表現花、茶、香、酒、藥五種中國味道的5件作品一一展現。藝術家運用彌漫的香味,結合煙霧、風鈴等視覺、聽覺、觸覺手段,表達中國傳統哲學裏“宇宙萬物是氣的聚散”的主張。
“本次雙年展的主題是ILLUMI nation,即‘啟蒙+國家’。意昂3体育官网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策展人彭鋒認為,用味的彌漫來對應光的啟迪,能夠更好地說明今天錯綜復雜的國家間關系與中國文化的特征。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應答。”
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葉朗十分支持本次策展。遠在威尼斯的展覽還未落幕,在今年北京論壇上,他向世界各地的同行們闡釋中國人對“香”的審美。
他認為《彌漫》在文化傳統、美學傳統和現代創新的關系方面給予我們啟迪。中國的文化傳統、美學傳統中有兩個現象值得註意,一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二是“中國人對嗅覺、味覺的美感的重視”,尤其是嗅覺的審美,也就是“香”的審美。
2010年8月,世界美學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葉朗在會上強調中國文化的詩意特質,“中國老百姓善於在平淡的生活裏過出美的味道,營造出詩意的氛圍”。
在他看來,“香”的審美同樣與中國人的詩意生活,與中國美學“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傳統相聯系。“我們從中國古代看到,中國人很重視嗅覺、味覺的美感,並且圍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美感,在日常生活中營造一種詩意的氛圍,從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葉朗一字一句地念著白居易的這首小詩,抑揚頓挫。“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暗香浮動月黃昏”“、”寶馬雕車香滿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詩句,被葉朗用來表現中國人對酒香、茶香、花香、焚香等的喜愛與享受。
“那是一個芳香的時代,空氣中總是飄蕩著一絲絲若有若無讓人心醉神迷的香氣。”他念著趙柏田的《巖中花樹》裏的描述,懷想宋代的焚香風尚。每碰到“香”字,總是拉得格外長,語調平和舒緩。
葉朗認為,近幾年國際美學界關於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熱門話題,中國文化早已由此傳統,這次發言,他選擇中國人對“香”的審美予以應答。
“在現代生活條件下,在人們追求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現代風尚下,在人們對於‘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感到困惑的狀況下,發現這個傳統,照亮這個傳統,復活這個傳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攝影:易婧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