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黎瀟逸
東亞文化圈自古以來便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文化根基深厚而源遠流長,在文化沿襲歷史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發展歷程。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對東亞文化無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何保留本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對西方文化的精華進行借鑒吸收?
11月6日上午藝術分論壇的四位發言人中有三位來自東亞,其中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阪上桂子(Keiko Sakagami)教授和來自韓國國民大學的蘇秉熹(Soh ByungHee)教授分別暢談了日本和韓國對於西方藝術的接受性以及本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阪上桂子教授在發言伊始就向大家展示了日式早點、中式面條的午餐、西式晚餐,從一個普通日本人的日常飲食習慣展示了外來文化對日本本土文化的影響。在隨後的發言中,她向大家展示了日本一些油畫藝術,其中充滿民族風情的人物形象和西方繪畫的表現技巧印證了文化藝術的融合。然而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內核?會議後面對記者的發問,阪上桂子笑著說:“我們可以對西方文化的精華部分進行學習借鑒,但一定是在立足於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礎上。中國對日本影響很大,是日本的文化起源。”
蘇秉熹教授舉了西方的《哈利•波特》為例,談到作者在創作上也吸收借鑒了各民族的民間故事,所以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非常重要。“西方的文化在全球發展中占有主導地位,所以不需要擔心文化遺產的消逝,”他說道,“如果我們一味地崇洋媚外,很有可能處於附屬地位,甚至成為世界文化的外圍。”因此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還有對其進行不斷的文化創新,比如韓國的《亂打》、《跳》等劇,還有舞蹈藝術節中對傳統舞蹈進行改編創新。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