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76/276a0/ad0b5.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北京論壇2012】專訪清華大學曾繁旭:從微博看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聯動及其政策影響 - 意昂3体育



【北京論壇2012】專訪清華大學曾繁旭:從微博看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聯動及其政策影響

11月3日上午,2012北京論壇哈佛—燕京學社專場圍繞著“信仰、社會與新媒體”的主題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貴賓室舉行。身著黑色西裝、外表俊朗的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繁旭教授準時出現在會場。會上,他同到場嘉賓親切交流、互換意見,針對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主題發表報告,並對有關新媒體運用及其影響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論壇上,曾繁旭以微博為例,發表了題為“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聯動及其政策影響”的演講。他指出,網絡媒體已經成為民意表達和公共參與的重要途徑,在公共議題建構和輿論監督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互聯網的技術特性是否真正確保了其作為替代性民意表達的理想渠道?曾教授在報告中對“技術決定論”進行了反思,他根據實際研究發現,互聯網並非如預設的那般,在任何議題中都能成為底層表達的渠道,而實證數據顯示,議題關註度和意見領袖息息相關。在茶歇的間隙,記者對曾繁旭教授進行了一番采訪。

 
新聞網記者采訪曾繁旭教授

網絡意見領袖改變公共議題的關註度

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曾繁旭從社會網絡的理論視角出發,對這一意見群體的網絡社區在公共議題中結成的社會網絡、網絡內部的活動機製及其後果進行考察。他指出,“在表達機製不暢的現實語境下,知識階層的表達欲望得不到伸張,知識分子亟需一個發聲的平臺”,而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只能在體製邊緣和體製外部尋求空間”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平臺,他們“力圖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話語,超越學科的知識建製,通過民間的運作方式,在受控的公共傳媒的夾縫和邊緣之中,建構一個跨學科、公共的思想界。通過民間的自由論壇或公共傳媒,討論社會生活和公共事務。” 在網絡意見領袖群體驅動之下,網絡意見領袖群體內部各主體之間、網絡意見領袖群體和普通網友之間,逐漸生成了一個虛擬的社會網絡。通過這一虛擬空間,意見領袖“將松散的民意匯集起來,運用他們本身所積累的社會身份權力,為底層民意代言,進而促成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和策略性調解。”

曾繁旭運用社會網絡的分析方法,得出了“意見領袖的介入大大提高網絡議題的關註度”的結論。網絡議題在受到意見領袖的關註、引導之後,被大範圍地轉發、討論,漸漸成為了媒體焦點和公眾議題,並最終上升為政策議題,對國家政策的製定和修改施加影響。可是,意見領袖所關註和傳達的“民意”是經過意見領袖們主觀篩選的“民意”,意見領袖社區的形成會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民意壟斷,使得那些被他們的振臂高呼忽略的底層疾苦之音變成喃喃自語?

對此,曾繁旭坦言,意見領袖對民意的關註和搜集必然帶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觀點立場,在一定範圍內,他們不可能完全真實地掌握全部民意並加以表達,但是,他們對一部分民意的表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他還指出,在基層民意調查過程中,“我們的問卷設計還存在不足、考察人群範圍還不夠廣泛、民意機構製度尚不完善”,這些都給基層民意的真實傳達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是,曾教授對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依然保持樂觀,“同舊媒體相比,新媒體對民意的發掘、聚集、傳達和交流提供了更大更廣更自由的空間,它在推動社會進步和完善政府決策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網絡意見領袖社區內分圈層的聯動

顯然,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形成和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會給民意表達建立更完善的空間,那麽,網絡意見領袖社區在表達民意時是如何形成內部聯動的?又表現出了怎樣的特征?

對此,曾繁旭表示,他們已經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分析並繪製出了意見領袖信息流動網絡圖,並得出轉發量較大的微博具備的特征:第一是發布者處於信息源的上端,成為註意力信息的權威發布者;第二是博主具有權力社會身份。“打開新浪的‘微博’,可以發現許多知名人士開博,這些名人受關註的程度遠遠高於普通人”;第三是“博主”具備較好的網絡表達技巧和策略。

談及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曾繁旭通過“宜黃拆遷”議題的數據統計,得出結論:在這一網絡意見領袖群體社區中,媒體記者、媒體編輯和時評員或專欄作家所占比重(56%)排在前三位,比例過半,若將電視節目主持人囊括進來,媒體人的比重高達63%。面對這個結論,他認為,這表明網絡意見領袖與傳統媒體時代的意見領袖有著大面積的重疊之處,傳統媒體的時代的意見領袖在新媒體的輿論引導中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媒體人對新媒體的介入也為網絡議題的討論加入了更加理性客觀的因素,對避免網絡暴力的產生起到積極的作用。他同時補充到,“雖然媒體人在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中占據主要地位,但互聯網時代也確實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社區的構成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今昔角力

傳統媒體人如此大規模地進入新媒體領域尋找空間,一方面放映了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從另一個側面是不是也反映出媒體人對傳統媒體的失望、懷疑甚至是遺棄?

曾繁旭承認,傳統媒體在信息搜集和意見表達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限製,新媒體在信息的實時傳播和意見的自由表達方面的確存在巨大的優越性,媒體人也正在經歷“新聞理想主義淡化”的困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的衰落,很多影響力巨大的傳統媒體在積極地尋找改革途徑,不斷地放寬意見討論空間,更真實客觀地反映民意,而這些傳統媒體在積極擴展新領域的同時,其傳統紙製產品銷量並沒有減少,傳統方式依然受到大眾的歡迎。大多數民眾還是對傳統媒體抱有極高的關註度和極大的希望。媒體人也在積極地推動傳統媒體的革新,他們在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傳達信息、發表意見的同時,並沒有遠離甚至拋棄傳統媒體。雖然,新聞理想主義的逐漸淡化是一個無奈的事實,曾教授還是希望抱有新聞理想的年輕人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負責任地發掘事實、客觀公正地傳遞信息、勇敢理性地表達觀點以推動媒體的革新,“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曾繁旭簡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從事研究。研究領域包括:新聞改革與新聞生產、公益機構的傳播策略與溝通、媒體與公共政策、傳媒與環境保護、媒體與社會運動、底層社會的傳媒賦權。自2004年6月起,任《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後轉任編輯、資深編輯。2010年1月參與哈佛燕京學社和中國社科院聯合組織的“中國底層社會與民眾文化研究”項目。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