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21/7cb86/3bc3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北京論壇2013】城鎮化分論壇綜述之一:城鎮化問題和相關政策回顧 - 意昂3体育


【北京論壇2013】城鎮化分論壇綜述之一:城鎮化問題和相關政策回顧

11月1日下午,2013年北京論壇分論壇五“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在釣魚臺國賓館開幕,來自全球幾十位專家學者受邀參加討論。此次分論壇旨在通過回顧國際和國內城鎮化發展過程的經驗和教訓,圍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導向和發展規劃手段,新的城市發展願景下社會組織和居民心理等要素的多元化等科學問題,深入探討健康的城鎮化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活模式,實現美好城鎮化發展願景。






據悉,此次分論壇為所有分論壇申請人數最多的一個,突顯了當前各國學者對城鎮化問題研究的重視。“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的主題也將分為三場專題討論會進行,除1日下午“城鎮化問題和相關政策回顧”外,還將於2日和3日進行“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和“城鎮化和社會多樣性”兩場專題討論會。


“在一個宜居的城市裏,你寧願走也不願意駕車。”來自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的皮特•貝哈茲(Peter Beiharz)教授在演講中表達了對“什麽是一個優秀的城市”的看法,並且就優秀城市標準及城市發展模式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到,倫敦著名雜誌Monocle評選世界上最宜居的25個城市所依據的標準為人口少、犯罪率低、氣候溫和、社會容忍度高等,其所評選出的國家大多數是北歐城市,其中哥本哈根位列第一。但是,他認為如今城市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定義的標準,未來需要有一種對城市標準的新的判斷,並且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發展模式,照搬照抄哥本哈根模式是不可行的。為此,他強調,對於中國的大城市而言,是走新加坡式的花園城市之路還是工業大城市之路,是值得深思的。

清華大學教授顧朝林在以《中國城市化機製:多層次分析視角的研究》為題的演講中,回顧了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剖析了城市化與政治、經濟、城市居住環境及社會群組成的密切關系,進而提出了以多層次的分析視角研究中國城市化機製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過程是逐層進行的,從1820年到2012年可依次分為以下五個層次:傳統層、前全球化層、計劃經濟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層、全球化層。同時,他指出,對於不同的層次,應有路徑依賴的思想,根據不同城市的具體情況而推行相應的發展政策,從而實現科學、有序的城市化進程。

在關於“中國城市化過程與政策”的演講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沈建林教授認為,中國進行的是一種推拉式的城鎮化過程,農村的落後條件形成了推力,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產生了拉力,而城鄉廉價勞動力的供求匹配也是一個重要的推拉力量。從這一點出發,他在分析中國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挑戰時,著重研究了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所帶來的問題,其中中國的戶口體系得到了特別的關註。為遏製農村人口向城市的無序轉移以及解決農村移民在城市中的生活保障問題,他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改革戶口體系,采取非歧視性政策。

香港大學林初升(George C.S .Lin)教授則在《城市化和土地財政:中國城市的區域城市化變化路徑》的演講中,將研究城市化的關註點從人口轉向土地和財政。首先,他提出中國進行的是以土地為基礎的城鎮化過程,從中國歷年可耕土地的比重與量的變化的相關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伴隨著飛速的城鎮化,農村土地流失的狀況極為嚴重。接著,他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地方財政赤字出現驚人增長,土地被地方政府定為財政的主要來源,而其中土地出讓占了土地財政來源的大部分,由此引起了農村土地嚴重流失的情況。最後,林初升教授重申了這一關註點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政治、地方財政、中國政府的權力的重新洗牌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角色作用。


來自土耳其的Kerem Koramaz教授在題為《伊斯坦布爾文化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的演講中同大家分享了伊斯坦布爾城鎮化建設的成果以及文化設施的空間布局與挑戰。他指出,伊斯坦布爾一直都是土耳其的文化首都,在獲得“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稱號後,伊斯坦布爾的文化建設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不僅是文化設施的數量在增多,而且也由市中心向較偏遠的地區擴散,便於滿足更多人群的文化需求。同時他也指出文化設施建設過程中也出現許多問題與不足,如很多歷史悠久的古跡被毀壞,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等,這些都是決策者和普通人應該考慮的問題。而目前的文化建設依舊無法滿足伊斯坦布爾作為“文化中心”的要求,因而他也希望政府可以在非發達地區努力興建文化設施,打破地區不平衡,通過經濟增長來推動文化設施的增加與文化布局的優化改進。

韓國中央大學的Ha Seong-Kyu教授做了題為《韓國快速城市化和住房政策及其影響》的演講,他指出韓國城鎮化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工業化改變了土地使用格局,大量人口從農村遷徙至城市,造成大城市人口密度過大;90年代後,城鎮化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城鎮人口比例發生變化,小城市數量減少,大城市人口繼續快速增長,住房供需緊張,城市建設不堪重負。與大多數的歐美工業化國家一樣,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韓國女性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嚴重製約了韓國的發展。同時他也表示,城鎮化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推動了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變。政府需要緊緊把握住城鎮化帶來的優點,規避缺點,減輕城鎮化帶來的消極影響,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聽取了有關伊斯坦布爾和首爾兩大城市的城鎮化問題與政策後,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國平在《特大城市人口均衡發展及其舉措研究——以北京為例》中重點介紹了目前北京在城鎮化問題上的問題與困難。他指出,由於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大量外來人口正在湧入這座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和人口頻繁流動導致城市建設面臨巨大考驗。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方法就是促進人口的均衡發展,做到人口結構與人口素質的均衡發展,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環境相和諧,人口發展分布要空間均衡等。同時他也表示人口過多導致了很多限製措施的實行,比如搖號購車、嚴格控製落戶等。

在11月2日的續場中,華東理工大學紀曉嵐的報告探討了以人的需求為導向的城鎮化規律。紀曉嵐提出,一個好的城市指標首先應以人為本,是健康的、宜居的、和諧的。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城市的發展模式,主要受兩種國外模式的影響:五十年代的“蘇聯範式”,以北京為例,將舊城改造成為行政中心,並將北京由消費型城市改造成為工業城市;八九十年代的“西方範式”,全國掀起國際化城市研究熱,大都市建設熱,許多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都自我定位為“國際化城市”。這兩種趨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城市交通擁擠,古建築被破壞,城市環境汙染嚴重,市民傳統生活方式受影響。在紀曉嵐看來,城市建設應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城鎮化建設中應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方面來滿足人的不同階層的需求。我們所構造的理想城市不應是由汽車、高層建築、街道堆砌在一起的千篇一律的城市,而應是有精神、有靈魂、尊重人、塑造人的城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倪鵬飛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國際貿易的失衡,觀察了中國城市化滯後的現象。和大多數人認為我國的城市化滯後主要源於政府製度和戰略的滯後不同,倪鵬飛認為,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不是中國的獨特現象,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出現了這一問題。這是因為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存在剩余勞動力的國家可以通過利用本國廉價勞動力和外國商品市場進行貿易。先發國家出現“劉易斯第一拐點”,即富余勞動力出現減少之前,該國城市化滯後工業化逐步加劇,與之相伴隨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大;在先發國家越過“劉易斯第一拐點”之後,該國滯後城市化逐步減弱,貿易順差額也將逐步減少,同時擁有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後發國家開啟工業化進程並帶動城市化發展,遵循先進國家發展路徑,當兩國城市化都追趕上工業化水平之後,兩國的貿易收支將再次平衡。因此,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從小到大再到小的過程是經濟發展規律,試圖通過製度變革迅速實現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因為“矯枉過正”而帶來更多問題。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劉學東追述了墨西哥城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介紹了墨西哥集體所有製土地改革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布朗大學Rachel Franklin根據美國許多大城市當下的實際狀況,探討了城市人口收縮和人才移民之間的關系;北卡羅萊納大學林中傑以中國近二十年來由於城市人口急劇膨脹而產生的新城為對象,調查了上海東灘生態城,天津濱海生態城和青島生態街區,分析它們在環境技術和生態規劃上的異同,為中國新城的建設提供了借鑒。

 

編輯:舍予

鏈接:

       意昂3体育官网官方微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