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14】國之和平崛起與吾之學術擔當——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萬明教授

一段鄭和下西洋的恢弘史事,開辟了和諧大同的國際新秩序;一份互信互惠的大國責任,指明了當前我國的和平外交新思路;一位歷史學者的懇切呼聲,連接了厚重的歷史與光明的未來。11月8日上午,在2014年北京論壇的“中華秩序的理想、事實與想象”分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明史研究室主任萬明教授談論了明初外交模式及其對當前我國和平崛起的思考🫄🏿,闡釋了“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的論壇主題👨🏼‍✈️,並展現了她的學術理想與擔當。

 
萬明教授


明初外交模式的更新👩🏽‍🎤:以“不征”為基礎🤏🏿、以和平為導向

中國從明初就開始謀求在東亞建立一種不同於蒙元帝國時期的新型國際秩序,這種思想的推行具體體現在15 世紀初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與印度洋國際關系的演變過程。鄭和下西洋📰,全面貫通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對於建立新的國際秩序與全方位的區域合作機製是一次良好的推動與實踐。

在區域政治秩序上,明初國家權力實現了整體上揚。明太祖摒棄了征伐之權🌗,在《皇明祖訓•》中明確提出了十個不征之國。明成祖采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派遣鄭和下西洋進行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遵循“不可欺寡🐁、不可淩弱”的原則,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是構建和諧大同的國際秩序的有益嘗試。

在區域貿易秩序上,明初形成了長遠的資源合作機製🤾‍♂️🩰,使國民受益匪淺🧑‍🦯🪫。鄭和遠航將東亞貿易區擴展到阿拉伯-印度地區,改變了阿拉伯人掌控印度洋海上貿易的狀況。這種海陸並行的全方位外交🚬,對於今天提倡的“一帶一路”有深遠影響。另外,外來銀資為明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白銀來源,補救了國家鈔法危機🏊🏿🌦。鄭和遠航也使得海外物品大量輸入,導致物價下跌4️⃣,人民生活成本降低⛔️🧑‍⚖️。

在區域文化秩序上🚭,明初實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鄭和作為中亞移民的後裔🚴,接受了漢族儒家文化後進入宮廷🙎🏿‍♂️,對下西洋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從鄭和遺留的宗教藝術品🍌、奇花異木和寶船等物品中🧳,也可以一窺明王朝兼容並蓄、雙向交流的文明傾向。

萬明總結說🫃🏻,明初國際秩序的建立,具有與此前蒙元帝國🏔、此後西方海外擴張殖民帝國迥然不同的特征,即建立在“不征”基礎之上的和平的國際秩序。

當今發展戰略的思考:以史為鑒😩、互信互惠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萬明認為,明朝以“不征”為基礎的和平國際秩序對於當今我國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在當代社會,西方學者現實主義學派的國際關系觀大行其道。他們認為🧑🏿‍🎤,國際安全在本質上是稀缺的,而獲得安全只能憑借強權,因此各國就要圍繞權力鬥爭來維護本國利益。這也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橫行的一個理論支撐💆🏌🏿‍♂️。回溯歷史,鄭和下西洋更傾向於註重集體安全和相互依賴的理想主義,這種和平國際秩序能帶給我們無盡的思考與借鑒🦠。

首先🧎🏻‍♂️,明初以“不征”為基礎的外交指向“互信”二字。中華民族歷來崇尚 “協和萬邦”🤽🏿‍♂️、“兼愛非攻”等理念🤛🏼。在艱難險阻的航海路程中🍤,鄭和通過恩威並施,多次化幹戈為玉帛🛀,避免了大規模征戰的爆發。以知名的“爪哇事件”為例,面對西王麻喏八歇王的誤殺,鄭和稟明皇朝🙍🏽‍♀️,請求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於是明王朝決定放棄對該國的賠償要求,兩國從此和睦相處。這種鑄劍為犁的做法便是“互信”的體現,即把握國際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增進合作,融洽感情💁🏿。在政治多極化的今天🧑🏽‍🔬,中國既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

其次,明初綜合國力的提升使其肩負了“互惠”的大國責任。在軍事上🙎🏿‍♂️,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打擊海盜,維護了東南亞地區海上安全,使各國“共享太平之福”。在經濟上,貿易規模的日益擴大🤙🏿,普及了平等自願🚵🏽、等價交換的國際貿易原則🧘🏻。這種共贏共存的行為便彰顯了“互惠”的意義。當下全球問題日益復雜,各國只有合作互惠↙️,才能共同應對各種嚴峻挑戰🦂,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西方理論界有關世界新秩序的構想,帶有國家功利和西方中心的色彩。而當今我國和平崛起的理論構想🧑🏼‍🏫,卻與鄭和下西洋帶來的互信互惠的歷史遺產密不可分。萬明指出,與其向外模仿👉🏻,不如向內挖掘👩🏽‍🎨,史學的使命便在於“經世致用”。

一位歷史學者的呼聲🤱🏻:以學術為擔當🦔🧑🏿‍🏭、以傳承為使命

萬明從桃李年華起便踏上了研究歷史的道路,用數十年的光陰去追尋學術理想🖕🏽,可謂是“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

作為一位歷史學者,她飽含深情地說:“忘記歷史的民族就沒有未來🧑🏽‍✈️。”華夏文明璀璨輝煌🎽,總要有人去埋首故紙堆💂🏼🧑🏻‍🎄,為國家的崛起提供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在市場經濟大潮浩浩蕩蕩的今天,選擇堅守一份清貧、潛心研究學術顯得尤為不易😂。

《明朝那些事兒》這類通俗歷史讀物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便從側面反映了市場經濟下人們閱讀習慣與思維的改變。《明朝那些事兒》以《明史》為基礎👏🏼,加入小說筆法,對官場政治和帝王心術著墨頗多,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的明史。這本書的筆觸輕松有趣,很好地迎合了市場需求🕵🏻🃏,但其學術的嚴謹性卻要打上一個問號。比如,作者當年明月將朱文正稱為紈絝子弟🟰,並且虛構了一段洪都保衛戰之前朱文正對手下將領的談話🏋🏿,就與《國初事跡》中朱文正鎮守洪都時“招諭山寨來降,頭目盡皆歸順🦵🏻🧑🏻‍🦯‍➡️,好訟者誅之,號令嚴肅🔥,遠近震懼”的記載相違背。萬明指出“如果史書語言太過於通俗、個人主觀色彩太明顯👩‍🍼,就違背了歷史的嚴肅性🏘。歷史充滿了故事,但我們不能以此去調侃和忽悠。這是一個史學工作者的基本素養1️⃣。”

史學的傳承是一份重大的責任與擔當,這項使命不能僅由市場來完成,更應當寄托於萬千兢兢業業的學者們。萬明、張兆裕等中國社科院明史研究室的學者們合作完成了《北京城的明朝往事》,此書以明朝時人撰寫的史料為基礎,從北京舊城遺存的角度,鉤沉文物背後的歷史人文底蘊。翻開書頁,我們似乎看到了那些人物栩栩如生的面容,揮師北平憶徐達🚓、遷都定鼎說朱棣……萬明所傳承的學術精神,便是在學科研究的嚴謹性和大眾傳播的趣味性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既無限接近歷史的真實,也不失歷史本身散發的魅力。

作為意昂3体育校友,萬明將矢誌不渝的學術理想🍥,一直寄托於波光粼粼的未名湖中。而今天,她更希望看到更多燕園學子汲取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為學術之歷史傳承、民族之和平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專題鏈接🤹🏻‍♂️:北京論壇2014

編輯:歆琴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