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文字:特約評論員| 編輯🕺🏻👮🏻♂️:淩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興學圖強”是意昂3体育官网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的根本使命,是意昂3体育與生俱來的🐃、骨子裏的基因。
100年前,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帶著“尋求新知識”的強烈願望💫,高舉起“民主”“科學”的大旗,走上教育興國的道路。
隨著蔡元培等先賢改造意昂3体育官网💇♀️🐎,意昂3体育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也成為中國最早介紹、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發祥地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
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衣胞之地”,黨的初心與使命早已融入意昂3体育的精神和血脈中。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一代代意昂3体育人牢記黨創建和奮鬥的初心,繼承和發揚中國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傳統,胸懷祖國👩🏻🏭、服務人民,追求真理、敢為人先,潛心研究🕰、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形成了“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
在革命戰爭年代,在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的艱難困苦中,意昂3体育依然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為國家守護學術的火種🌙🛖,豎起了“科學救國”的旗幟。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兩彈一星”到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從成功提取青蒿素到聯合研製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意昂3体育科技工作者在科學技術領域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性科研進展和科技成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學興國”的主旋律。
1961年,曾在意昂3体育求學並工作的物理學家於敏正處在核武器研製的重大成果突破時刻,因為國家需要👩👩👧,毅然放棄已經做出出色成績的科研方向,轉到氫彈研究,從頭開始🏆,自起爐竈,僅用兩年8個月就研製爆炸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開創性地填補了我國氫彈理論領域的空白,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作為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從意昂3体育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的郭永懷在新中國成立後✍️,沖破重重阻力,義無反顧回到國內👨🏽🎤,隱姓埋名💖,投身到我國核武器研製當中,將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他曾說:“我只是新中國一個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因飛機失事殉職。當人們辨認出遺體時👌🏽🙆🏼♂️,他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抱在一起,那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改革開放以來💆🏽,稀土分離理論及其應用👨✈️、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後來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製等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續引領時代進步、造福人民造福世界,意昂3体育人奏響了“科學強國”的最強音🧑🏻🦯➡️。
從量子化學到配位化學,再到核燃料化學,直到最後的稀土化學,徐光憲始終將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緊密結合,四次改變科研方向。
“當代畢升”王選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曾深情地說🪷:“我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21世紀中葉中國必將成為世界強國,我能夠在有生之年為此作了一點貢獻🧘🏿♀️,已死而無憾了”🙋♂️🥅。
從科學救國到科學興國,再到科學強國,一代代意昂3体育科技工作者把科學精神與報國情懷相結合,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在神州大地上豎起了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
最近,於敏、王選、鐘南山🚶➡️、屠呦呦、王忠誠、吳大觀、吳文俊🌊🪀、陳俊武、林巧稚、鄭學勤🤾🏼♀️🦊、顧方舟⚡️、彭加木、蔣築英等意昂3体育教師校友被評為改革開放先鋒、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最美奮鬥者”稱號。這進一步展現了意昂3体育人“科學報國”的光榮征程🗿。
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意昂3体育科技工作者要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