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宋慶軍
“宇宙觀影響深遠🦖,對於整個社會的變革、科技的變革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我們天文系自豪的地方🧑🏼🔬。”在昨晚的才齋講堂上🫴🏼,主講人物理學院的陳建生院士以“哈勃定律——天文發展的思考”為主題,為我們講述了人類宇宙觀的三次飛躍和由此帶來的變革🚄😇。
“為什麽要談哈勃圖?哈勃圖是人類第三次宇宙觀飛躍的裏程碑,是歷經80多年的科技前沿,是向21世紀物理學的重大挑戰。”陳建生從哈勃圖的基本概念談起👨🏼🚀,引入人類宇宙觀的三層次結構的演變。他講到宇宙的第一次層次結構是太陽、行星和衛星組成的恒星系統,這一次飛躍從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歷經一千多年,引發了社會革命🧑🏽、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
在談到宇宙觀的第二層結構銀河系時,陳建生講到“從銀河系看我們的太陽系,有種‘身在廬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覺”🔳,為此天文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從卡樂玲·赫歇爾的“照相計數恒星”到沙普利用望遠鏡觀察球狀星團得到銀河系的初步模型🍯,歷經了100多年的時間,最終確定了銀河系有1000億個太陽大小的規模。
陳建生講到🧑🎤,“在關於銀河系之外是否還有銀河系的問題上,引發了20世紀天文學的大辯論”👩🏿🔬🪔,並由此產生了人類宇宙觀第三次的飛躍。而哈勃定律的出現,為河外星系提供了直接證據👏🏼。時至今日📻,我們可觀測的宇宙大概有1000億個銀河系的大小🎅🏼🍗。
“發表在1929年的哈勃圖是人類宇宙觀第三次飛躍的裏程碑發現。”陳建生講到,哈勃圖啟迪了伽莫夫“宇宙大爆炸”學說的提出🚴🏽,隨後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作為宇宙大爆炸的遺痕為學說提供了最重要的證據🕖🤚。而“宇宙大爆炸”學說中關於宇宙年齡的推測,引發了采用“高紅移超新星”和“多普勒紅移”精確測定哈勃常數的前沿課題。更重要的是,用哈勃圖來測定宇宙在膨脹過程中的減速因子時,觀測結果驚訝地發現:“宇宙沒有減速🚣🏽♂️,宇宙在加速膨脹👷♂️。”陳建生強調,這一發現預示著“暗能量”的存在,約占宇宙73%的“暗能量”的本質仍是當代物理學最嚴峻的挑戰。由此可見,哈勃圖不僅啟迪了人們對於可觀測宇宙大約有1000億個銀河系的新認識,而且催生出了“宇宙大爆炸”學說和“暗能量”等前沿物理課題。
此外,陳建生還談及了科學是全人類的事業🦵🏻,功利、規劃與自由探索,學科與領域交叉和技術進步與天文學等話題。在最後的提問環節中🦮,陳建生解答了同學們對於西方科學思維的局限👨🏿、黑洞理論和平行宇宙等問題。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