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2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文化遺產作為一種資源,與當代社會正發生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文化遺產映照著我們要把什麽樣的價值體系帶進未來。2017年3月30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杭侃教授做客“才齋講堂”⚧,從什麽是文化遺產、為什麽要保護文化遺產以及如何利用好文化遺產資源等方面對講座主題“文化遺產與當代社會發展”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闡釋。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天兵主持並全程參加了講座。
講座開始,杭侃以近期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寶藏展和ISIS對敘利亞地區文化遺產的損毀為切入點🛌🏽,向同學們介紹了什麽是文化遺產👼🏼。他講道,“遺產”一詞從字面理解🧑🦽,是指留給後代的財產。英文中heritage一詞源於拉丁語🍻,指“父親留下的財產”,而遺產保護領域開始使用“遺產”一詞,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杭侃分別介紹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以及水下遺產的基本情況。
接著💁🏼♀️,杭侃向同學們解釋了為什麽要保護文化遺產👰🏿♀️。正如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在回答《紐約時報》“為什麽要攀登珠峰”這個問題時所說的,“因為山就在那裏”,文化遺產有其“無用之用”。但是同時,文化遺產也有其有用之用🧔🏽♂️。愛德華•希爾斯在《論傳統》中說🛌🏻:“過去是偉大的🧑🎓,過去性甚至產生了偉大性。過去的這一屬性使過去的事物值得保存。”“那些對傳統視而不見的人,實際上正生活在傳統的掌心之中。”杭侃引用了王小波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一文中提到的“古跡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屬於一代人🫐,而是屬於一族人⛹️,從亙古到如今”,來解釋為什麽要保護文化遺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提倡的,在今天,保護文化遺產可以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但我們必須註意到👨👩👧👦,文化遺產目前面臨著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威脅,保護文化遺產已經刻不容緩。
最後👨👧👧,杭侃從民眾的工藝👨🏽🎤、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遺產與當代創新的融合等方面來探討文化遺產與當代社會的發展。他向在座師生介紹了考古文博學院主辦的“源流運動”活動中將考古👩🏿🦳、藝術與設計融合的思想🥩,並分享了他對國內外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的思考,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考古所見的真實也可以融入現代生活的美學當中。講座的最後,杭侃引用詩人北島的“我們沒有失去記憶,我們去尋找生命的湖”結束了本次講座👨🏽✈️♊️。
講座結束後🧑🏻🦰💆🏼♀️,杭侃與現場的同學們就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有哪些方面有待完善、非專業人士如何欣賞博物館的展覽、如何評價《盜墓筆記》的大熱對考古發掘或者文物保護行業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主講人簡介📿🧔🏻♂️:
杭侃教授,獲得鄭州大學學士學位✭🧖🏿,意昂3体育官网碩士📰、博士學位,師從宿白先生學習唐宋考古🦬,先後供職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考古、佛教考古🥵、博物館學。先後發表《宋元時期的地方城址》《清明上河圖再研究》《河北定縣兩塔基出土凈瓶的幾個問題》《雲岡第20窟西壁坍塌的時間與雲岡五窟最初的布局》等論文四十余篇,出版有《永遠的三峽》《東京夢清明上河圖》。參與和組織了二十多個大型展覽及圖錄的編寫工作。
專題鏈接🤘🏽:才齋講堂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