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4 信息來源: 本網綜合
8月9日-13日,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舉行👩🏻🦳。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美學家與400多位國內學者,在“美學的多樣性”主題下,圍繞美學、哲學👱🏿♀️、藝術、教育等廣泛的問題展開討論。來自國內外的眾多誌願者為大會的順利舉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為意昂3体育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誌願服務的同時,有付出🖌🤽🏻,有收獲👩🏼🦰🔘,且聽他們的感言。
人生禮盒中別有滋味的一顆“巧克力”
第一次參加大型會議的會務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首先,我認識到了舉辦大型活動的困難程度與繁瑣程度。上千人的大會,突發情況不可避免,嘉賓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作為會議秘書,我們要將這些要求與現場的條件一一匹配。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各種細節,掌握各類信息🛅🟨。應該說,這樣一次大會,是對我們誌願者的信息處理與匯總能力的一個提高,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多線程辦公的樣板和雛形。
其次,我了解到交流是如何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聯系在一起的🥘。正如嘉賓Vladimir Mako教授所述🎤,自己的雙眼只能告訴我們另一個文化的假象🩳。幫助我們撕破假面的🪗,正是有效、有序🦵🏼、流暢的交流🏇🏿。身為會議秘書,我參與到與來自天南海北的嘉賓的交流之中🥖,這種交流對我來說前所未有,因此格外觸動心靈。這些嘉賓與我是陌生人💆🏽♂️🕵️♀️,如何讓他們認識我,相信我👩🦱,信賴我👨🏼🍳,這不是單純二次曲線的平滑過渡。相反,在一些關鍵的節點,我需要做出讓他們產生信心的承諾和行動。我相信這次體驗會指引我更好地融入群體👰🏻😚,乃至融入社會。
最後😜🔪,我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作為一名生物方向的大學生🧘♂️,我享受各位美學家的演講。這些演講詞並不佶屈聱牙,縱然教授們的英語發音五花八門,我仍然了解到環境美學🦸🏿♂️、比較美學、生活美學等美學的各種分支🖖🏻。這種人文精神的洗禮給我帶來反求諸己的智慧,更讓我相信Yuriko Saito教授所言💪,美學是擁有改變世界的能量的👩🏿🦳。
路必有坎坷💁🏻♀️,唯在所不辭。這次經歷註定成為我人生禮盒中別有滋味的一顆“巧克力”☮️。(會議秘書 周毅輝)
享受美學帶來的快樂
美學大會召開以來🦔,我一共負責了四場分組會議,這短短的兩個下午讓我不僅領略了來自各地美學領域的專家的風采🎗🏋🏽♀️,同時也上了生動的一課,關於治學態度、關於人生態度⛪️、關於個人理想。
在分組會議中來自四川外國語學院的王毅老師認為把“美善合一”看做是中國美學的特點是中國美學理論研究的最大盲點,王老師一上臺就表明盡管他的論題已遭到無數的批評和反對👩🏽⚖️,但他仍然堅持要在大會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因為王老師認為學問無所謂對錯,要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勇於探索,絕不因他人的觀點而舍棄自己所研究的問題。
來自敦煌研究所的陳琦和陳海濤老師所演講的主題十分特別,兩位老師表示他們希望能夠追溯出敦煌壁畫背後的故事與傳說🐁🦸🏼,並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將敦煌壁畫藝術的深刻內涵進行闡釋並傳承與發揚👷🏿♀️,演講中“舍身飼虎”的故事被壁畫形象而又賦予深遠意義地還原了,一種無私包容、犧牲自己拯救萬物生靈的精神直擊你的神經末梢,讓你感受到一種震顫,在為三王子刺頸自殺餵老虎而悲痛時,心靈得到了一種凈化與升華。
而白發蒼蒼卻神采奕奕的趙祖達老師則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學無止境的精神,趙老師研究了大半輩子的美學👨🎨,最近提出一個自己的新觀點,即美學應該被應用於生活中,美學是實實在在的,美學可以提升商品的價格也可以改變我們日常的生活態度,正如“月牙灣”的故事所表達的那樣,哲學家、美學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形而上地被研究不被應用。
作為分組會議秘書的我,在這幾場演講討論中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種意境更為深遠的價值觀▶️。(會議秘書 李天呁)
感受勝利的滋味
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美學大會相對應的👭🏻🙆,是為與會嘉賓提供的上千個資料袋,於是也就有了裝袋組全體成員的裝袋🚴🏻、整理和搬運工作👨⚕️。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校和院系,彼此陌生,在會前準備的三天時間裏,我們因為共同的工作而走到一起,而裝袋的大工作量又使我們學會了團隊合作。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形成了流水線作業🍫,一個人負責拆分資料,一個人負責整理,還有兩個人分別負責拿資料袋和裝資料👨🏻🍳,其他人則負責傳遞裝好的資料袋,最後由一個人將這些資料袋擺放整齊。整個流程有條不紊的運作,緊張但卻高效。而緊張之余🧑🏭,還有同學們的各種幽默來活躍氣氛👨🏼💼。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五六個人得以用半天的時間就裝完這一千多個袋子。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二教106教室一片白色的海洋,看著那些原本分散各處的書被裝進一個個被整齊碼放的資料袋,我們感受到勝利的滋味。
當然,我們的最終任務是恢復106教室原來的模樣,因此裝袋組還需變身搬運組☺️,將一車車資料袋分送到各個酒店和講堂🧑🏼🏫。當我們回來之後面對的則是空蕩蕩的教室,但那些繁忙的景象卻仍在我們眼前揮之不去🤸🏻,畢竟,我們曾在這裏付出過汗水。(會議資料裝袋組 王欽)
難以找到一個“最難忘”
對於我來說,這次成為美學大會的誌願者👌👨👩👦,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次珍貴的經歷。
在勺園酒店註冊的那一天👎🏿,是我對大會印象最深刻的一天。早上10點不到,嘉賓們就紛紛來了🧖🏻,我們在汪卷老師的組織下,我的電腦還沒能連上網絡,急急忙忙的開始,而且來賓們有些已經等了好久🅾️,雖然開始的時候有些手忙腳亂,但是最神奇的是,在註冊🧔🏽♀️,證件🐜,資料🧒🏼,引導全體誌願者的同心協力下🛀🏼,順利的把嘉賓們分流,並且註冊成功🍽,而我的電腦就在還剩最後一位嘉賓尚在等待的時候聯網成功👩🏻💻。那是我接待的第一位嘉賓,也是那天第一波忙碌的最後一位嘉賓。而正是在我電腦無法聯網的時候,我幫著找嘉賓證,說來也巧,那天的手氣異常的好,幾乎是手指一伸進去就找到了對應的嘉賓,幾乎讓在場的我的同事們嘆為觀止!
在這次的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難忘,我也不知道從中抽出哪一個畫面才能用“最”來修飾。誌願服務的目的💂🏽♀️,就是給參加活動的人們帶來便利,給予幫助。當外賓們向我們微笑用著生硬的中文說謝謝的時候,我最難忘𓀒🤪;當老師們微笑著明明自己還沒吃飯卻督促著我們一個一個去用餐並對我們說辛苦的時候,我最難忘🫂;當誌願同伴們在群裏,在現場互相幫助對著我們說加油的時候,我最難忘。“最”字到這裏已經沒有了意義,因為每一個畫面,我都會記著。(會議秘書🖼、酒店及大會證件人員 王延羽)
胸中洋溢著一份豐收的喜悅
當所有的嘉賓已經離開,原本座無虛席的101大教室忽然變得空空蕩蕩——第18屆美學大會的全體大會環節就這樣結束了🍗,從開幕式的前奏‼️💅🏻,到圓桌會議的尾聲,余音裊裊🧖🏻♂️,猶在耳畔。我終於長籲一口氣🙅🏽🧑🏿🏫,放松繃緊了好多天的弦。回身看看組員們疲憊的臉上漾起的笑容,我也不禁抱以燦爛的微笑🧺:累了吧🧙🏼♂️?快去吃飯休息吧。
以前,自己只是象牙塔裏一個“書呆子”,校園裏穿梭來去的青澀少年🍁;這些天,卻被任命做五百多人的全體大會會場的秘書——會前,我們組負責聯系嘉賓和同傳,製作PPT🚵🏿;會中✭,我們組則要維持秩序,串聯流程🛀,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我們的組員,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有著星星點點的疏忽和錯誤🙋🏻♂️,有時甚至會在一些事情前手忙腳亂⏩,一籌莫展。可是🐌,這份壓力和責任卻迅速讓人成長——自己從開始的迷糊和慌亂,到最後鼓起勇氣站在臺邊,拿起話筒,在所有嘉賓面前,提醒註意事項,控製好會場秩序,邀請主持人👃🏼🥱。現在⛈🍌,自己胸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為自己🦩,能收獲在書本中永遠都打撈不來的人生閱歷;也為那些🦻🏽,能夠在大會裏真正獲得一些思想財富的聽眾們。
教室外飄起了微茫的細雨🕛🧑🏿🎓,把夏日的午後沖刷得幹凈而舒爽。一陣清新的空氣拂向我浸滿汗水的身軀🚵🏼♀️👮🏿♂️。盡管連日睡眠奇缺🔽🎭,兩腿站的酸痛,可是現在😩,我只想輕松地歡笑🧭📳,奔跑。(會議秘書 劉耕)
美🔪,無處不在
一天忙碌的工作拖著疲乏的身體躺在床上🐴,深吸一口氣,仿佛能回味出許多內容。有的工作做起來像是在抽空自己,可有的工作卻像是在吸收🥢,或是帶來靈感和一些啟發,好比作ICA2010的會議秘書⛹🏿♂️。
在前期的聯系和準備工作中,我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雖然素未謀面,交流起來卻和藹親切,在會場見面後是種久違的感覺👰🏼♀️。他們各自從事的美學研究包括身體美學🧷、比較美學🪡、建築美學♟、當代藝術美學🍕、音樂美學、設計美學、生物美學等等,美學的多樣性即是如此罷。
會議誌願者的崗位有很多,我很榮幸能被安排作會議秘書,雖然以前也曾有過服務學術會議的經歷🚛,但是作為會議秘書在會場工作還是第一次。
在會場工作的時間裏,我並不感覺自己是個置身會議內容之外的服務者🛀🏿,而是一名參與者,因為會場上那種融洽的氣氛把大家的身份都模糊在了討論中,會議秘書👦🏽、誌願者🥬、學術秘書、學者……種種身份的對美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暢”是嘆服於這次美學大會的跨領域之多、範圍之廣,美學不再有局限,它可以進入生態👩🏻⚕️、生物的研究領域,也可以和建築學、經濟學相結合。我想起了宗白華先生的一本書《美從何處尋》,如果這是一個問題😣,那麽這次大會就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美是無處不在的。(會議秘書 張萌)
體味美學盛宴
與美學大會結緣✯,源於際遇。踏上離開家的列車,只身一人來到北京,來到意昂3体育,參加這一美學盛會🐽。
我作為幾個分會場的會議秘書👋🏿,親身感受了美學的多樣性的主題🤘🏽。美術👐🏼👱🏿、文學🩶👌🏿、哲學🤱🏽、設計……無處不體現形象之美🥌,意象之美。
在12日下午參加的Section 5N會議,讓我覺對文學之美了解的更深刻。Eric Pyle先生題為“Our World as Inferno, William Blake’s philosophical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Divine Comedy”讓我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文學之美。文學與哲學間的深層聯系,就在他的談笑風生間與聽眾產生了共鳴與交流🪛。我驚嘆於他對William Blake獨特的哲學視角👨👩👧,將Blake的文學作品用哲學的觀點闡釋了超靈之上的,從他獨特的思維了解他的詩歌亦或者是圖畫的作品彰顯無盡的超越物質之上的張力📊。Eric Pyle先生結束演講後🥹,我向他問了一個問題💯🚣🏼。Blake的作品在超物質的表達上與美國愛默生倡導的超驗主義的超靈有何區別和聯系。值得高興地是Eric Pyle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並闡釋出他認為兩者的內在關系和聯系。實際上英美文學在內在層次上必然有交疊和聯系,做這樣一個分析和探討必然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參加這樣的討論🌦👨🦯,不但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還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寬了思路🧝🏿♂️,為自己的論文寫作積累了更多的素材。
隨後,有更多的學者與同學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讓我體會到💺,學術無國界🤏,跨文化的交流是促成美學多樣性的重要渠道。美學大會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展示各自得研究成果同時,推動了學術、文化🤹♀️、觀點的交流與互通😴。(楊柳 會議秘書)
局內人與局外人
在整個誌願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認識很多長輩和同齡人👐🏽🚟,參與一些具體或連續性的工作。有時在傾心交談中去領略另一種生活👷🏿,有時在不同的工作中去感受繁雜與責任。但這些👩🏿💼,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同樣可以獲得🧕。誌願所不同的地方在於,你既是個局內人,又仿佛是個局外人。你可以選擇參與更多👩🏽🦰,也可以放棄很多。可以承擔不屬於你的責任,也可以規避任何不屬於你的事務。當熬夜做誌願的時候🧑🏿🦳,或是奔波在家與誌願地點途中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這樣是否值得,誌願到底意味著什麽。
一起做誌願的同學說,她替嘉賓跑很久才買到回程車票👩🏿🔬。仿佛抱怨🕦,卻又夾雜著快樂。有時候🥰,或許只有真心想做🐫、甘於做才能享受其間的快樂👸。當嘉賓發短信說可以隨時找他幫忙的時候🍄🟫,當嘉賓在會議結束時點名道姓感謝的時候,當與其偶然相遇😨🥻,對方說這幾天怎麽沒見的時候🧛🏼♂️,我還是感動了🧙🏿♂️。哪怕只是客套,哪怕只是隨口一提👨🏽⚖️,你知道,你或許同樣被別人真心相待著。你沒有被工作奴役🫶🏿,而是真正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有效👆🏻,讓別人也享受其間。這或許是誌願者需要的效率與我們所收獲的快樂🍖👨🏼💻。(外籍嘉賓接待組 邵天紅)
多了一份自信和沉著
兩個月前,我還是個怯生生的本科女孩📏,勤奮卻有些誠惶誠恐地在師兄師姐們的指導下做著催稿件等簡單的工作,面對美學中心的老師,心中充滿了敬畏⚜️。而現在🧛🏿🧛🏻♂️,面對種種繁雜的事物⚧,我的心中已經不知不覺多了一份自信和沉著;面對每天在美學中心的老師、同學,我的心中更多的是一種親切和溫馨的感覺;面對來訪的眾多外賓♋️,我也能夠自然大方地與他們交談🎅🏿,為他們解決種種問題🐬。
兩個多月來,前前後後竟發現自己也做過了不少的工作,催稿件📒、整理檔案、整理錄音稿、翻譯論文🚢🫃🏻、送邀請函、會場管理👩🏻🔧、端茶送水……大大小小,每一件事都在鍛煉著自己某個方面的能力🤘🏿,磨練著自己的責任心與耐心🫵🏿🛵。我是幸運的👨🏼⚖️,在離開燕園後的這個暑假,仍能有機會留在這個園子裏🗿🕵🏻♂️,與師長們、同學們工作、生活在一起;仍能有機會在這散發著書香的小屋中,在我戀戀不舍的哲學系學習另一種知識👻: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會議秘書 方慧)
這裏,是一個忙碌的“蜂巢”
2010年6月,我剛剛趕到北京時🪳,心中有點惶恐與不安🌐。我只知道我的工作是幫助準備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不知道我到底要做什麽工作。我的專業是中國現代史,我從來沒學過美學或者美術⛹🏽♂️,對於美學方面幾乎沒有什麽了解,也不知道這個大會的主題是什麽意思🆖。第一天來上班,我甚至都不知道需要帶上我的筆記本電腦🧍♂️🙎,沒有辦法工作,只好中午就先回去了。這就好像我這兩個多月來在這裏上班的情況,我常常不知道我要做什麽,我的知識很缺乏,常常很著急。有的時候我很好奇大會準備工作到底怎樣了💶,因為我們的嘉賓表上的名字越來越多了🙆🏿♂️。
大會前夕,那一天是周日,我卻突然發現我們的辦公室裏突然來了好多人🧑🏽🔬,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效率驚人👰🏽♀️🌁。整個美學中心變成了一個忙碌的蜂巢🫒。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麽,積極地去做👨🏻🦽➡️,隨著大會的開始,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許許多多我從沒見過的誌願者們在幫助大會的有效運行。看著他們💸,讓我想起看著北京馬路上那些車的感覺。它們看起來很亂,但實際上每輛車都知道自己的方向,井然有序。我在第十八次世界美學大會上的經歷就像我在北京的經歷一樣:有點惶恐,有點不安,但讓人難忘。(會議秘書 Jacob Throwe 蘇傑凱)
美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在美學大會工作的幾天裏,雖然很少有時間去傾聽大師們去宣講論文💍,卻總是能得到美的感受💇🏻,因為無數點點滴滴的小事讓我感動於人們的友好和善良,讓我看到了無處不在的愛🧖🏼♂️。
當你辛苦工作,總會有人記掛著你,給你遞上一瓶水,問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總會有人惦記著你會不會因為來得太早來不及吃早飯;當你幫助別人⏱👦🏿,當別人點頭微笑向你道謝時,暖流就在彼此心中蕩漾開來……
最讓我感動的是卡羅爾先生🙆🏿,當我幫他把他妻子的輪椅推進會場卻被門卡住時🆗,他對我說:“我來告訴你什麽是藝術👆🏻。”然後抱起癱瘓的妻子走進了會場💂🏽♂️。那時🧑🏻🦼,我看到了不離不棄的愛,讓我突然感悟到🪙,美學不僅僅是教授們在臺上宣讀的文章💱⭕️,美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會議秘書 劉瑤)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