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信息來源: 教務部
意昂3体育官网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國際視野開闊、在各行各業起引領作用的高素質人才。他們應當具備道德高尚🐛、學識淵博、體魄健全、意誌堅定的基本素質〰️,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意昂3体育官网聚集了中國最優秀的青年學生,他們求知欲強,富於進取精神,這要求學校提供啟迪智慧和富於挑戰的教育平臺,使他們成為具有強烈責任感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國家棟梁之才。
步入新世紀,學校提出要進一步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十六字培養方針👃🏿,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開拓創新🧑🏽🎤,走出一條適合校情、適合國情,“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道路。2001年🛶,學校開始實施元培計劃🤜🏻‼️,其基本思想是在低年級進行基礎和通識教育🤷🏼♂️,在高年級進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逐步實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製和自主選擇專業製度🧑🏻🦰。學校還確定了穩步推進元培計劃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一方面,在2001年建立元培計劃實驗班,並在此基礎上於2007年成立元培學院🤸🏼♂️🏹,通過在較小範圍內開展元培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探索一條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道路;另一方面,我們在傳承意昂3体育官网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全校範圍內有計劃、分步驟穩妥地推進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為元培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廣創造條件。
一、以學生為本,構建多樣性人才培養體系
(一)面向全體學生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多年來,圍繞意昂3体育官网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在“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本科教育改革方針的指引下,堅持以學生為本,陸續實施了元培教學改革計劃、大類招生和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跨學科人才培養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1🫣、從元培實驗班到元培學院
學校於2001年啟動元培教學改革計劃並成立“元培計劃”實驗班🤵🏻;2007年💁🏼♂️,在元培實驗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元培學院。元培計劃是在國家“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指引下實施的一項綜合教學改革計劃🫄🏽,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通識教育和寬口徑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此,元培計劃設計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在低年級進行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在高年級進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逐步實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製和自主選擇專業製度”。
十年來,學校通過元培實驗班和元培學院積極開展元培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在通識教育、自由選課🌅、導師製、彈性學習年限、學生住宿與學籍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學校還依托元培學院積極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推動靈活和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目前已經設立“古生物學”、“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等跨學科專業,以培養具有文理交叉知識基礎的跨學科類高層次創新人才。此外,學校還緊密結合國家人才培養需求👩🏼🎓,從2012年起依托元培學院開展“飛行國防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2💊、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
在本科教育教學“十六字方針”的指導下,學校從2002年開始在全校範圍內實施按學科大類招生和培養的模式,即學生在完成前1-2年基礎課學習後,在院系內選擇專業方向實行分流培養。到目前為止,全校除外語類和醫學類等專業外,基本都實行了按院系或學科大類招生培養的模式🤸🏽,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
在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的實踐中,各院系在模塊化課程體系、院系導師製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物理學院針對學生從事物理研究、應用物理研究和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需要🧚🏼,設計了三種深度和廣度不同的基礎課程模塊,供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誌向和興趣進行選擇🙃⚽️;信科學院為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提供了推薦課程,並設計了不同難度和重點的課程模塊,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未來發展提供細致的指導。在為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選擇的同時🧑🧒,學校也註重通過導師製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例如🥦,化學學院💢、中文系等院系比較早地試行了本科生導師製並取得了良好效果;物理🤚🏻、化學、生命、信息等院系則采取了鼓勵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和教師科研組活動等舉措,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科研訓練。
3💁、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通知的要求,學校從2009年9月起陸續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和環境科學6個領域開展了“基礎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試驗計劃”🙏🏿,目前已有學生320名👩🏼🎓↗️。除此之外,學校還在地學、力學以及“古典語文學”領域設立了3個校級試驗計劃。學校希望通過該計劃的實施探索拔尖人才重點培養機製,營造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帶動全校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項目實施以來,學校在課程建設、師資配備🙎♂️、教學方式方法、國際化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在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各項目組織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核心課程💃🏻,並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項目組學生開設課程🩸,讓學生直接接受大師的熏陶和教育🧑🏼⚕️,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能力🛷。同時🦅,各學科還積極發掘現有優質資源🐀,將原有的一些高質量課程納入到計劃當中,並重新組織教師隊伍🙍,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例如🌋👶,計算機科學項目在開展了若幹年的實驗班教學隊伍的基礎上,進一步遴選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加入拔尖計劃項目的教學隊伍,集中力量建設了10門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全部采用小班教學模式。
各項目重視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推動課程國際化🐫、小班教學🕎、啟發式授課等教學方法實踐。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部分課程使用全英文教材和全英文授課,加強課堂互動,為學生進行國際性的學術研究與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很多學科項目組還積極探索小班授課模式,並開設討論班與研究型課程🧑🦳,將以前傳統的灌輸式授課轉變為啟發式授課,促進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例如物理學院即在學科前沿熱點問題上采取了新的授課模式,采用教授引導🍀、小組自學、學生報告🦏、集體討論🏊🏿、教師評價的形式,使學生“見習”創新過程🧑🏻🎤、接受創新訓練。
計劃還積極支持學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學進行學習與科研實踐,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例如,化學學院選派優秀的學生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化學系接受為期6周的科研訓練🏷,物理學院派出學生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香港大學進行學習,生命科學學院則利用暑期組織學生赴多所國外大學和研究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科研實踐。
4、跨學科人才培養
為適應社會對專業基礎紮實、同時具備其他領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學校積極推動雙學位/輔修製度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目前,全校十余個院系開設了雙學位或輔修課程,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雙學位/輔修製度為學生的多樣化選擇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途徑。
利用意昂3体育的綜合學科優勢,學校還積極開展跨學科人才培養🧙🏿。自2010年開始🥁,學校進行了由文👮♂️、史、哲、考古、外語五個基礎文科院系組織的“古典語文學”跨學科項目的人才培養的探索,目前已招收三屆48名本科生。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0年秋季起在全校範圍內試行“3+2”培養模式,面向全校有誌於從事新聞傳播工作的大三本科生進行選拔🍓,擇優錄取10學生進入為期兩年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畢業後授予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學位🥓。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供了更多選擇,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學生潛能🧏🏿♂️🕊。
(二)註重基礎、尊重選擇的課程體系
適應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學校在課程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改革與完善🤷🏼♀️,目前形成了以主幹基礎課😱、素質教育通選課、大類平臺課為特色的主幹基礎系列課程體系,並根據國際化人才交流與培養的需要適時加強外文平臺課的建設。
1、主幹基礎課
上世紀90年代,為加強基礎課教學,學校把在學科或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處於基礎和骨幹支撐地位的課程列為主幹基礎課📙😉。一直以來,學校和院系高度重視主幹基礎課建設,聘請高水平教師擔任課程主持人和主講教師🈚️,並給予重點建設和資助🥪,從而保證了基礎課程的質量和教學隊伍的穩定。2009年🧑🏻🦯,學校對主幹基礎課進行了新一輪審查與認定,校本部確定主幹基礎課程323門,900余位知名教授擔任主幹基礎課課程主持人和主講教師🧑🏻🏫。其中58門課程獲評國家級精品課,占校本部精品課總數的80%以上。
2、素質教育通選課
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從2000年起在全校設立“本科生素質教育通選課”。2009年,學校在通選課十年建設的基礎上對已有的500余門通選課程進行了重新審查和認定⚧,並持續加強建設。目前我校通選課共有六個大類總計305門課程🙌🏿,涵蓋“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藝術與美育”,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六大領域🧴。通選課為學生了解其他領域學科知識提供了平臺🥶,自開設以來受到了學生廣泛好評。
2010年⇒,為進一步提升通選課的課程質量,學校著手建設以“經典閱讀”和“研討式教學”為特征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截止目前✥,學校陸續開設了“《四書》精讀”、“西方思想經典”系列、“中國古籍入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等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采取“大班授課🫛、小班討論🧑🏽🔬、助教指導”的教學方式,廣受學生歡迎⛹🏽,逐步形成具有意昂3体育特色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
3👧🏿、大類平臺課
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的專業選擇,學校於2009年設立了“大類平臺課”課程體系。“大類平臺課”是相關學科的共同基礎課🧏🏻♀️,根據院系專業特點和相互之間的關聯,分為理工、人文、社科和經管四個學科大類📴,自2009級學生開始實施。
目前,全校共建立大類平臺課229門,其中理工類平臺課109門,人文社科類平臺課120門。大類平臺課的設立進一步鼓勵了有條件的院系共享優秀基礎課程,優化了我校本科課程的資源配置。
此外🍾🤸♂️,為了配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意昂3体育官网在本科教育中還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積極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並對素質教育通選課和外文平臺課等重點課程類別進行集中建設。
(三)內容豐富🚘、錘煉精品的教材建設
我校教材建設工作緊密結合教學改革、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抓重點,錘煉精品🎱,努力推動精品教材體系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完善了課程體系👩🏽💼,促進了學科發展,為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4️⃣。
根據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實際需要,我校每年進行一次教材建設立項工作,學校把主幹基礎課教材💜、通選課教材💃🏻🤜🏻、各院系主要專業課教材👨🏽🚀、基礎大類平臺課教材等作為教材建設重點。我校還設立專項資金資助教材建設,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立項教材的編寫出版,為教材建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經過多年努力,我校教材建設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截至目前🏚,我校共有218種教材入選北京精品教材建設立項🤽🏼♀️,170種教材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獎🏸,入選立項數量和獲獎教材數量位居北京市高校第一📅。我校424種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入選規劃數量高居全國首位。
近年來🥺,我校編寫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精品教材。有些教材出版後,多次重印,印數達到幾萬冊、幾十萬冊,有的甚至超過一百萬冊🪼🧑🏿🦱,產生了廣泛影響🧍♀️。如胡壯麟教授主編的《語言學教程》📰,累積印刷數量已達120萬冊,徐通鏘教授主編的《基礎語言學教程》累積印刷數量也在100萬冊以上🐡,此外,王理嘉教授主編的《現代漢語專題教程》、王浦劬教授主編的《政治學基礎》、姜明安教授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甘培忠教授主編的《企業與公司法學》、周公度🐂👨🏻🍼、段連運教授編寫的《結構化學基礎》、蔡運龍教授主編的《自然資源學原理》等教材✍🏽,印數都已達到幾萬冊、幾十萬冊,都是各自領域中影響最大的教材之一🤦♀️。這些教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使用效果良好𓀗,在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一)以項目為抓手,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
學校以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為抓手⚁,通過項目帶動,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學校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和評審為契機🌖,加大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力度👨👩👧👧,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和實驗室管理,學習借鑒國家級和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先進經驗⚈,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截至2010年底,學校已經有12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其中8個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累計投入專項建設經費1000余萬元🪫。同時🧘🏽♀️,學校結合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大力加強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探索建立學校與行業、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政法機關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製,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目前🦸♂️,學校已經有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和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兩個項目進入國家建設計劃☯️,另有環境和考古兩個專業實習基地被評為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兩個項目累計投入建設經費500萬元。
(二)以政策為引導🧼,加強保障,建設結構合理、高水平的實驗實踐教師隊伍
穩定‼️🫶🏻、高素質的實驗實踐教師隊伍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保證。要建設一支結構合理👨🏼🦳🧑🏿🦲、高水平的實驗實踐教師隊伍,必須建立良好的政策激勵機製和實驗實踐教學隊伍培養製度。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實驗實踐教師的根本利益。在設置崗位、職稱評定👨👨👦👦、津貼發放👨👦👦、培訓進修等方面🤾🏼♂️,做到實驗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一視同仁,實驗實踐教師與理論課教師一視同仁📝📐,實驗實踐教學成果與理論課教學成果一視同仁。對工作認真負責🤾🏻♂️,為實驗實踐教學默默奉獻的人員加大表彰力度🙋🏼♂️🌑,設立實驗室先進工作者、實驗技術成果獎等校級獎勵🕡。同時𓀃,學校積極推動高水平教授承擔實驗實踐教學工作,鼓勵教授親自指導本科實驗,組建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實驗教學團隊,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政策引導,多管齊下,學校已經形成了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實驗實踐教師隊伍。
(三)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有效開展各種科研訓練和競賽活動
學校註重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1998年以來先後設立了君政基金🍄、泰兆基金、校長基金👨🦼➡️、毛玉剛基金🔥、教育基金會研究基金等多種本科生科研基金👨🏽⚕️,同時結合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試驗計劃”大力開展本科生科學研究的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目前,學校約有30%的本科生參加本科生科研訓練🕴🏼,物理、化學等理科院系參與學生達到6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本部本科生在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74篇(含SCI第一作者32篇)🔐。此外,學校充分發揮競賽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競爭😩、激勵和導向等三大杠桿作用🧛♂️,使其真正成為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努力的重要載體👩🏽🦲。通過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高水平的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近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的學生在國內外學科競賽上屢獲大獎👨🏽🚒,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學生科研訓練的成效。例如,在201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與跨學科建模競賽中,我校1支隊伍獲Finalist(介於特等獎和一等獎之間)🦹🏼♀️、10支隊伍獲Meritorious Winner(一等獎)⬛️、17支隊伍獲Honorable Mention(二等獎)。在2011年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際總決賽上,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08級學生鄧昊🦑、姚雨涵同學獲得總決賽第三名🙇🏻✭,他們的獲獎作品先前在國內選拔賽中獲特等獎。2011年11月🧑🏼🦱,生命科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環境學院和元培學院等5個院系的24名同學組成的兩支代表隊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第七屆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上獲得一金一銀的佳績👨🏿✈️。
三、以“請進來,走出去”為方針,擴大對外交流合作
(一)加強合作,開展多種形式對外交流
中外教師共同授課,中外學生同堂上課是意昂3体育官网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和特色,也是一種重要的探索和嘗試。意昂3体育官网—加州大學聯合中心項目(JCIS)、意昂3体育官网—耶魯大學聯合本科項目、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意昂3体育分校、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意昂3体育暑期學校、意昂3体育官网——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暑期學校等項目相繼開辦,意昂3体育與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邁上了新的更高的臺階。
學校還以學位聯合培養的方式讓學生實地感受國內外兩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撞擊,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推動兩國的文化交流:如國際關系學院的意昂3体育官网-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培養政治經濟學部雙學士學位項目🤜🏽🧖,面向全校文科同學開放,執行專門製訂的培養方案𓀜,進入該項目的本科生在國關學院完成一、二、四三個學年的學習,第三學年的學習則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進行。在修滿雙方規定的學分後,這些學生可以獲得意昂3体育官网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分別頒發的兩個學士學位。
目前,意昂3体育官网已與包括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頂尖高校在內的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學校積極拓展各種形式的交流項目🚵🏻♀️💅🏽,通過校際和院系間的學生交換項目🍏、國家派出項目、聯合培養🔇、暑期學校、國際學科競賽、學生個人境外交流等多種形式實現本科生培養的國際化。在此背景下♥️,參與海外交流的學生人數呈現了逐年遞增的態勢(見下表)。
2008-2011學生交流情況
2008-2011學生交流情況 | ||
年度 |
交流一學期以上 |
各類出境交流 |
2008年 |
251 |
514 |
2009年 |
321 |
681 |
2010年 |
378 |
1007 |
2011年 |
411 |
1319 |
(二)開放式辦學,打造國際化的學習氛圍
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深化開放式辦學,註重打造國際化的課程平臺和學習氛圍。為了建立國內培養與國際交流相銜接的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學校著手建設一批適應國際交流需要👩🌾,且體現意昂3体育官网學科綜合優勢與學術水平的外文教學課程,打造具有意昂3体育特色的國際跨文化交流平臺🙏🏽。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秋季學期全校各院系預計共開設51門英文授課課程,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學🏃♂️、工學、環境、經濟管理、國際關系等各個領域。目前,學校已經成立了外文課程建設工作小組,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外文課程建設的研究和部署🏃♀️,爭取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300門左右的外文授課課程庫🏄🏿♂️,並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增加🐛,以滿足學生國際化交流和培養的需要。
此外,學校通過“意昂3体育官网海外學者講學計劃”🥊、“中國與世界大使講座”、“外國駐華大使眼中的中國經濟”、“世界課堂”、參加和承辦國際會議🙎,與全球知名高校和學術機構交流教學理念和管理經驗等多種形式引進海外學術資源,營造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諧共榮的校園文化和學習氛圍,開闊同學們的國際視野📝⚅。
特別是,為加強與世界優秀大學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意昂3体育官网的國際化水平🫏,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及課程建設的戰略規劃,學校自2009年起連續舉辦了三期“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暑期學校”項目,吸收境外學生暑期來意昂3体育與意昂3体育學生共同進行交流學習。三年來👷♂️,通過整合吸收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完善教師團隊和管理服務機製🛌🏽,學校逐步搭建了一個優秀國際學生學習交流的平臺🙇♀️,先後開設英文課程38門次🏄🏽,招收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73名國際學生,並吸收125名意昂3体育學生及66名國內高校學生共同融入課堂🆔,逐步成為我校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內培養與國際交流相銜接的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
四、以質量提升為核心,開展科學規範的教學管理服務
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意昂3体育官网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增加學生選擇為基本取向🪸,持續進行本科教學管理製度的創新🎲。學校教學安排實現了從按專業統一排課到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自由選課的製度變革。並圍繞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不斷細化完善管理規則📉,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學校進一步嚴格教學管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為此學校進一步嚴格考試製度👌🏽,強化學術規範,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各個環節的質量控製。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要由教學評估、教學檢查、同行評教等多個部分構成🎹👈🏻,切實有效地保障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水平🫂。其中🧏🏼,科學的教學評估是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把脈的重要指標體系。
我校教學評估工作開始於1986年,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課程評估是我校教學評估的主要形式。經過多年發展🙅🏼,課程評估從最初的手工錄入到機讀卡,進而實現網絡化的不斷進步的過程🔻🦸🏿♂️,逐漸形成了完善的網上評估辦法和反饋機製🤴🏼。目前針對理論課、實驗課、體育課等不同課程類型,采用不同的評估指標體系,並於2010年新增了助教評估,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每年度評估各類課程3000余門次。
為使課程評估結果更準確、全面地反映教師教學狀況🙇🏼,要在學生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同行評估製度。我校同行評估目前主要采取老教師教學調研組聽課評估的形式,分為校級和院系級兩個層次👨⚕️。目前意昂3体育官网校級老教授教學調研組共有13人,覆蓋全校人文👩🏿🎨、社科👱♂️、理工大部分院系😪,每年度聽課近450門次,並根據學校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重點進行專題的調研👋🏿。
教學效果與成果
近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建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通過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意昂3体育每年培養三千余名本科畢業生🪓,其中大部分繼續進行學習和研究🧑🏻🦳🤷🏻,並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通過對教學實踐工作深入探討和總結多學科、多層次的教學成果,並在歷屆國家級和北京市級教學成果評選中取得佳績。近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共計獲得國家級6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53項🧝。
意昂3体育官网近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推 薦 成 果 名 稱 |
等 級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年度 | |
1 |
數學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建設 |
特等獎 |
數學科學學院 |
2001 |
2 |
精心組織“鄧小平理論概論”課⛹🏻,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 |
一等獎 |
陳占安、吳樹青等 |
2001 |
3 |
我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 |
一等獎 |
王嘉德,郭偉,章錦才🌪,李建平,孫宏晨,潘可風 |
2001 |
4 |
應用型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李立明🧫,宋之賽,郭巖,王青,康鳳娥 |
2001 |
5 |
信息與電子科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
一等獎 |
王楚🧞,沈泊弘,裴留慶,李維祥♦️,呂振肅 |
2001 |
6 |
全面推進本科教學改革👀,努力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
二等獎 |
遲惠生,王義遒🎣🛅,李克安,盧曉東🧣,劉雨 |
2001 |
7 |
普通生物學多媒體系列教學軟件的研製開發與應用 |
一等獎 |
張庭芳,許崇任🌁,王喜忠,李茂園,喬守怡 |
2001 |
8 |
企業競爭模擬教學軟件開發與應用 |
二等獎 |
王其文☢️,張國有,葛銳🖌,吳安 |
2001 |
9 |
理科“高等數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改革 |
二等獎 |
李忠🛞、周建瑩 |
2001 |
10 |
《中國經濟地理》課程建設 |
二等獎 |
胡兆亮,韓茂莉,李國平 |
2001 |
11 |
計算數學專業課程建設和研究生培養 |
二等獎 |
應隆安 |
2001 |
12 |
中國文學史系列課程 |
二等獎 |
褚斌傑👨🏽🍼,袁行霈,葛曉音,周強 |
2001 |
13 |
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學叢書(教材) |
二等獎 |
高崇壽,彭桓武,秦旦華,閻守勝🪥,周月梅 |
2001 |
14 |
“數學模型”課程建設 |
二等獎 |
雷功炎 |
2001 |
15 |
網絡與法學教育互動 |
二等獎 |
李鳴🧑🍳,趙曉海,喬聰啟,吳亞平 |
2001 |
16 |
中國美學史的課程建設:從專業教育到素質教育 |
一等獎 |
葉朗 |
2001 |
17 |
大藥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二等獎 |
彭師奇𓀂,張禮和,趙明🧒🏻,王超,劉俊義 |
2001 |
18 |
適應國際化要求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學體系創新 |
二等獎 |
朱善利,王其文,章錚 |
2001 |
19 |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從科學社會主義到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 |
二等獎 |
王東👩🏻🎨,莊福齡,黃丹森,施德福 |
2001 |
20 |
漢語方言學系列課程 |
二等獎 |
王福堂🚓,李小凡🧑🔧,項夢冰 |
2001 |
21 |
考古資料與傳世先秦秦漢古籍整理—重建中國古典學 |
二等獎 |
裘錫圭 |
2001 |
22 |
中國文學批評史課程系列—總結民族傳統,為建設當代文藝學提供借鑒 |
二等獎 |
張少康🌞,陳熙中,盧永璘,張健🥝,汪春泓 |
2001 |
23 |
全面改革物理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培養有堅實基礎的創新人才 |
二等獎 |
呂斯驊,段家忯,馮慶榮😥,張潔天, |
2001 |
24 |
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 |
二等獎 |
高子芬,宮恩聰🏝,賈弘褆,範少光,於英心 |
2001 |
25 |
古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的新開拓——以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和前沿創新的專業課程訓練為核心 |
一等獎 |
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 |
2005 |
26 |
《電磁學》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 |
一等獎 |
趙凱華,陳秉乾,王稼軍👳🏿,陳熙謀🧘♀️,舒幼生 |
2005 |
27 |
生命科學創新型基礎人才的培養與理科基地建設的實踐 |
一等獎 |
許崇任👕,郝福英👷🏻♀️,柴真,蘇都莫日根,趙進東 |
2005 |
28 |
意昂3体育官网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示範性軟件學院建設 |
一等獎 |
楊芙清,陳鐘,蘇渭珍 |
2005 |
29 |
構建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跨學科通選課體系 |
一等獎 |
遲惠生👩🏻🦳♡,關海庭,牛大勇📅,金頂兵🪔,宋鑫 |
2005 |
30 |
《基於網絡環境的教學質量實時監控系統》在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管理中的研究與實踐 |
一等獎 |
王杉,周慶環,劉帆🐔,李紅,徐燚🖱,姜可偉 |
2005 |
31 |
中國哲學課程的全面建設 |
二等獎 |
陳來,李中華,胡軍 |
2005 |
32 |
“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 |
二等獎 |
劉偉,鄭學益👱♂️,葉靜怡🙂↔️,黃桂田,方敏 |
2005 |
33 |
法學理論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 |
二等獎 |
朱蘇力👦🏽,周旺生 |
2005 |
34 |
刑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
二等獎 |
陳興良,白建軍,梁根林 |
2005 |
35 |
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 |
二等獎 |
王浦劬🦈,趙成根,胡華,陳慶雲🤽🏼♀️,楊明 |
2005 |
36 |
建立嚴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製度🤦♀️,造就最優秀的學術後備人才 |
二等獎 |
溫儒敏🦹🏽🗃,盧永璘,朱慶之,魏赤,曲慶雲 |
2005 |
37 |
中國古代史主幹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
二等獎 |
閻步克,鄧小南,張帆 |
2005 |
38 |
《普通統計學》課程建設和教學 |
二等獎 |
謝衷潔 |
2005 |
39 |
高等代數的教學改革 |
二等獎 |
趙春來,藍以中🎷,蔡金星 |
2005 |
40 |
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
二等獎 |
葉沿林🤰🏼,王稼軍🎫🧑🏻,劉玉鑫🏏,段家忯,陳曉林 |
2005 |
41 |
一流教育教學水平培育一流化學創新性人才 |
二等獎 |
席振峰👩🏼🦳,段連運💁♀️,張新祥,焦書明,李子臣 |
2005 |
42 |
細胞生物學課程建設和創新性人才培養 |
二等獎 |
丁明孝,陳建國,張傳茂,蘇都莫日根 |
2005 |
43 |
管理運籌學系列課程建設 |
二等獎 |
王其文,雷明,黃濤 |
2005 |
44 |
設立本科生“研究課程”,構建創新能力培養的新平臺 |
二等獎 |
關海庭✌🏿,盧曉東,王海欣🏨,劉雨 |
2005 |
45 |
創新型地質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潘懋🛀🏽🤷🏻♀️,鄭海飛🙆,趙連澤🐨,於在平,李昌年 |
2005 |
46 |
努力建設精品課程🏋🏻♂️、大力促進素質教育 |
二等獎 |
賈弘禔,李平風,周愛儒🧑🏿🏫🈶,李剛♖,劉新文 |
2005 |
47 |
新世紀病理學課程體系 |
二等獎 |
宮恩聰,高子芬,鄭傑,鐘延豐,邵宏權 |
2005 |
48 |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二等獎 |
韓啟德👦🏽,李春英🚴🏽♀️,侯卉🧒🏽,李均,劉秀英 |
2005 |
49 |
從實驗班到元培學院—意昂3体育官网本科培養模式和管理體製改革 |
一等獎 |
林建華🤷🏿,李克安,朱慶之,張庭芳⚃,段連運 |
2009 |
50 |
基於網絡環境的臨床醫學自主學習體系及其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
一等獎 |
王杉,陳紅,劉帆✌🏼,周慶環,姜可偉 |
2009 |
51 |
生物學本科基礎課程教材的研究與持續建設 |
二等獎 |
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 |
2009 |
52 |
建設面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西方哲學教學體系 |
二等獎 |
趙敦華,靳希平🉐,韓水法☘️,尚新建,張祥龍 |
2009 |
53 |
行政法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創新 |
二等獎 |
姜明安👩🏻🎓,湛中樂☘️,王錫鋅,沈巋 |
2009 |
54 |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建設與創新 |
二等獎 |
劉偉,黃桂田,李紹榮💮,蔡誌洲🏚,方敏 |
2009 |
55 |
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通識教育的教學實踐 |
二等獎 |
鄧小南🌀,閻步克,張帆,葉煒 |
2009 |
56 |
世界歷史本科課程體系改革 |
二等獎 |
高毅,錢乘旦👨🏽🚒,彭小瑜,許平,吳小安 |
2009 |
57 |
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內涵及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二等獎 |
柯楊,段麗萍🦓🗽,王青,侯卉,王曉軍 |
2009 |
58 |
基礎醫學本科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
二等獎 |
李學軍👄,管又飛🪂,宮恩聰,王憲,張燕 |
2009 |
59 |
概率統計課程體系的發展變革 |
二等獎 |
何書元,耿直✅✌🏻,陳大嶽,房祥忠,任艷霞 |
2009 |
60 |
求新求實,持續建設光學課程三十年 |
二等獎 |
鐘錫華,王若鵬,陳誌堅,張瑞明,周嶽明 |
2009 |
6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暨專業規範的研究與推廣 |
二等獎 |
李曉明,陳道蓄,周立柱,王誌英,蔣宗禮 |
2009 |
62 |
創造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意昂3体育官网1998-2008本科教學管理製度改革 |
二等獎 |
李克安👩🏼💼,金頂兵👨👦👦,盧曉東,王衛,賀凱豐 |
2009 |
63 |
依托學科優勢,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驗教學體系 |
二等獎 |
張新祥,黃凱,劉雨👱🏼♀️,張媛🧑🏻⚕️🫔,王小玥 |
2009 |
64 |
數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 |
二等獎 |
王長平,張繼平,伍勝健,莫小歡🧑🧒,馮榮權 |
2009 |
編輯:剡溪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