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笪文秀、滿媛
11月23日下午,結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意昂3体育媒體特別采訪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孫代堯教授,孫教授從十八大黨章修改以及科學發展觀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
孫教授提到,十八大關於黨章的修改方面,最大亮點和最突出的貢獻是把科學發展觀明確列入黨的指導思想,對科學發展觀作出新的定位和闡述。把科學發展觀寫在黨的旗幟上,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章修正案還吸收了十七大以來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成果,例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寫入黨章,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寫入黨章,這些都有利於我們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對科學發展觀這一科學理論,孫教授認為,科學發展觀是篇大文章,並談了三方面的認識:
第一,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復雜矛盾、問題或危機的回應。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和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都必然與“轉型的危機”相伴隨。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是一個充滿許多矛盾、問題和危機的過程。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大量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及沖突,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發生的現象。體製轉型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是在一個有十多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同時進行這兩大歷史轉型的,更有特殊的難度。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理論觀點,都是圍繞這兩大轉型提出的。如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等等。中國的兩大轉型還沒有完成,我們仍將面對很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因而需要長期堅持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此來指導實踐活動。
第二,科學發展觀是兼具現代和“後現代”的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立足於當代中國的發展觀,處於現代化過程之中的中國,仍然需要強調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但科學發展觀又超越了“發展主義”。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是以人為中心的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後工業社會以後基於對發展主義的反省而形成的主流發展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科學發展觀不僅對處於現代化過程之中的中國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也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可以理解為什麽說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最後,孫教授談到科學發展觀的創新空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必然還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還有許多重大課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回答。因此給予基層和民眾實踐的空間越大,理論創新的空間就越大,科學發展觀就會越來越豐富,中國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另一方面是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內容。
編輯:知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