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2020】李義虎:全球疫情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顯時代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李義虎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已演變為全人類在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一次大考,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遭遇的最大挑戰🙆。

“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後疫情時代’,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中國都願意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都會積極推動多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特別是在國際公共衛生治理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李義虎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說。

深藏在疫情背後的“國際政治終極之問”

全球疫情突襲而來,所帶來的即時性沖擊是劇烈的,所產生的後果是深遠的。李義虎預估🤶🏼,由於疫情拐點和結束時間都難以判斷🪐,因此勢將造成時間拖得越長越可能誘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調整重構和心理預期的逆向鎖定。其結果很有可能使今後各國(包括大國)的經濟發展更趨於內向🎅🏼,不僅高端製造業要留在本土,中低端製造業也要本土化。

談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進程🫃🏿🍞,他分析大致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在“後疫情時代”將再度泛起👩🏼‍⚕️,對全球化造成新一輪沖擊;另一種是全球化進程不會中斷🫙,但全球化規則可能會有所改變👨🏻。

在國際政治方面,有關病毒冠名😶、病毒起源及抗疫策略的爭議,或塗染著意識形態和種族歧視的濃色🛂,或毫不掩飾霸淩甩鍋的企圖,“有人刻意將病毒與種族🧚🏿‍♂️、族群做狹窄聯系🧜🏼‍♀️,似乎預示著種族𓀂、族群將成為世界上的新認同標誌,也預示著‘疫情因素’將在國際政治和大國關系中成為新添加的一個異數👷,非傳統安全問題有可能倒灌到傳統安全領域。”

他強調,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疫情暴發後,中國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秉持人道主義精神✦🎃,向很多國家和地區伸出援手。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反映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實踐的重要性🧴。

疫情的沖擊也暴露出全球治理中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說明中國提出的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具有很強的預見性和顯見的時代價值。李義虎強調,從根本上講,深藏在疫情危機後面的還有一個“國際政治終極之問”(如上世紀80年代美蘇緩和關鍵時刻的“裏根—戈爾巴喬夫之問”),即當人類真的共同面對全球性重大自然災害或外星人入侵時⬜️,我們該怎麽辦?我們能采取什麽措施?

在李義虎看來,負有重大國際責任的主要大國應該放棄地緣政治的厚黑算計,放棄斤斤計較自己利益得失的單邊盤算🧑🏼‍🦰,更要放棄以國內政治權謀為優先考慮的慣性做法。因為在遭遇“國際政治終極之問”時🐭,是不是需要國際社會集中必要的力量、資源和高效的政策協調🙏🏼?是不是需要產生更高級的組織形式,以足以采取最有效的行動?

對中國的防疫政策和防疫外交汙名化:沒有良心比無知還可怕

事實上,不僅是在疫情面前👩🏽‍🚀,還有在事關人類命運的“國際政治終極之問”面前,中國所倡導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團結世界各國💆🏻🍕、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應對挑戰的有力主張📡。

李義虎告訴記者,從國際關系理論層面上講,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世界主義、全球治理等理念都具有崇高的道德目標、倫理訴求和向善功能;從現實層面來講,它是中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的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將有利於削弱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的渙散程度,有利於推動國家行為從自助走向國際合作✊🏿,有利於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來,世界各國都缺乏心理上和物質上的必要準備,因此👨‍🦽,這次在國際社會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各國大量訴諸傳統的自助行為♥️,紛紛采取自救自保的防疫措施。如很多國家關閉邊境、斷航🧗🏻‍♀️🕖、撤僑、爭搶與截胡防疫物資,以及禁止糧食出口💆🏿‍♀️、進行戰略儲備等。

相比之下♦️,中國在此次疫情中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中國一方面在國內積極救治患者🤾🏿‍♀️、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竭盡所能對疫情國家施以援手🏋️,積極推動防疫國際合作✍🏼〽️。然而♠︎,中國也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

“我們在防疫物資和道義上援助很多國家和很多國家的地方,收到很多的感謝和回報🚴‍♀️;但也看到了一些不理解、不感恩的情形,對中國的援助或嘲諷或說一些風涼刺耳的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援助是人道主義精神與價值的體現🫳🏽,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中國提供支援和幫助的目的是為了對付病毒,並不求回報,但至少也不希望收獲風涼話。如果是缺乏起碼的良心和道德感的回應🤵,那就太不應該了,因為‘沒有良心比無知還可怕’。”

當然,以上情況也要做具體分析👨🏼‍🔧🆑,李義虎強調要區分是個人行為,是個體(某些組織🏃‍♂️‍➡️、團體)行為🕴🧝🏿‍♂️,還是國家行為;是對中國企業或民間提供的防疫物資和某些產品質量有所質疑,還是有意對中國的防疫政策和防疫外交汙名化🧑‍🦲。

他認為,如果是國家行為,就會影響到國家間關系;如果是某些個人行為,或一些個體行為🪇,希望他們能夠實事求是、公正公平🚣🏼,正確理解中國的援助行為🥍。對於某些國家的政客汙名化中國疫情防控的政治企圖,要予以揭露;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政治化的企圖和做法👩🏽‍⚕️👨🏽‍✈️,要進行揭露並予以回擊🦸🏽‍♀️。

李義虎強調❤️‍🔥:“我們希望相關人士了解病毒的性質,看到全球抗疫大局,在疫情期間要相互扶助、彼此支持,也要重人性、講人道。”

中國國家形象管理:既強調硬實力 也強調軟實力

談到國家形象管理問題🪄,李義虎認為既要強調硬實力的強大🥹,也要強調軟實力的打造。在抗疫鬥爭中,中國展示出來的人道主義就是軟實力之一。這種軟實力的特點是具有整體性,人道主義既反映在政府的防疫政策上,也反映在國民素質上,是全體國民防疫的自覺性和潛在的民族文化倫理力量。

“所以,應該弘揚抗疫鬥爭與防控工作中所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價值和實踐,將之納入核心價值觀,將之納入國家形象管理的範疇👳🏻‍♀️。”

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外交政策和國家行為的基本定位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李義虎建議,今後🛒,中國對外工作的發力點應該有兩方面:

一方面,繼續積極推動和參與全球化進程👨🏿‍🎤。在疫情發生前,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積極推動者和參與者,在“後疫情時代”,中國仍然是全球化進程的積極推動者和參與者。當前,中國正在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勢頭不斷上揚🙋🏽‍♂️,同時還努力推動疫情中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另一方面,在國際公共衛生治理方面起帶頭作用,做國際公共衛生產品的提供者和貢獻者,在加強國際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疫情防控與防疫國際合作方面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原文鏈接【兩會“外事”談】全國人大代表李義虎:全球疫情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顯時代價值(中國網 2020年05月27日)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眾誌成城 抗擊疫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