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文字:董誌勇| 編輯:山石 |編者按🙇🏻♂️:“兩會筆談”是由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的教師🧑🏽🦰、博士後參與的針對全國兩會關註的熱點問題所作的經濟評論。自2014年起🥫☝🏽,“兩會筆談”文集作為每年“兩會”重要時政、經濟內容的研究文獻,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已經推出“經濟學院兩會筆談專輯”六本🔇,分別是《2014:中國改革再出發》《2015:全面深改關鍵年》《2016⟹:時代節點的眺望》《2017:身向雄關那畔行》《2018🔠:雄關漫道從頭越》和《2019:變局中看格局👩🦽➡️,浪潮處聽思潮》👮🏼♂️。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大考,不留備考時間,也無陪考人員🧑🏿✈️,我們每個人都是趕考人🖐🏿。但是疫情讓世界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令人尊敬的中國,有速度、有效率🧑🏽、有力量、有能力戰勝疫情的中國👊🏼。“千裏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更加期待兩會的召開👼🏼,這種特殊背景下的全國兩會意義更加重大。
有些研究團隊的“預測模型”很不嚴肅🚶🏻。其實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判斷和“預測”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為時尚早。疫情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範圍✥、政策對沖力度和政策成本🧹。這並非單純的經濟學問題,也是醫學和社會學問題。
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短期影響很深刻。但是我個人認為🥺,短期不應低估、長期不宜高估🫓。疫情是外生性、突發性🌻🀄️、暫時性事件🦹🏼♀️,其影響雖然會作用於許多方面,但不會引起趨勢性偏離和系統性偏離。疫情沒有改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疫情也沒有改變貨幣寬松的方向,同樣,疫情也沒有改變資產配置的方向👩💻🙅🏿♂️。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李克強總理在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我國經濟表現出堅強韌性和巨大潛能。”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一直按照自己獨特且前所未有的方式,不斷積累一個大國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類物質、智力🧘🏻、精神、組織和製度資源,這就是我說的中國經濟具有“韌性”的根本原因。“千裏萬裏春草色,黃河東流流不息🪼。”疫情不會中斷和阻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如果我們不把握住這個長期趨勢✒️,就會對疫情給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做出戰略性誤判。
非常時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正確的非常之舉。事實上👏,我們在很多方面已經形成了共識🫡:
——在貨幣政策方面🎬,要適當降息降準🤸🏻♂️,引導實際利率下行。這是“改革式🔩👳🏻、市場化、結構性”的降息降準。要疏通利率傳導機製,改善流動性分層🏊🏼♂️🧑。當前的降息是新型降息,力度節奏都和以往有所不同。
——財政短期有困境,但是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均需擴大。要落實消費稅逐步下劃地方,增加國企利潤上繳👧🏿。基建投資隨人走⏺,尤其要轉向對人的投資。優化減稅降費方式🫃🏻,從當前主要針對增值稅的減稅格局👩🏽🔧,轉為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提升企業獲得感🍀,真正讓企業和老百姓得實惠🗑。我此前曾多次呼籲📭,像取消農業稅改革一樣📇💠,大力減免甚至減除小微企業的稅收,讓它們得以減負和發展。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裏面明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這是非常好的政策舉措。
但是👷⚆,我一再強調,韌性的中國經濟不宜實施強刺激政策!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說,實行強刺激政策明顯弊大於利。
——經濟下行並不一定是壞事👃,這也是市場的自我調整和修復🦦,是強製性地擠出泡沫、淘汰落後產能、刺激創新🧉。正如克強總理所說的那樣:“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顯然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強刺激政策不僅不利於結構調整,而且會妨礙市場機製正常發揮作用👼🏻🕴🏼。
——強刺激貨幣擴張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資本的價格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市場價格✮,不應隨意幹預🙅🏿♂️。財政赤字貨幣化也會造成居民儲蓄財富蒸發、擠出私人投資等嚴重後果。要防止所謂的“新基建”造成新一輪的擠出效應,造成新一輪“國進民退”。
——政策是有時滯的。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曾經說過,在經濟領域,一個行動🪪🌑、一種習慣、一項製度或一部法律,可能會產生不止一種效果,而是會帶來一系列後果👩🏻🔬,有些是當時能看到的,而有些則得過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防止目前的強刺激政策,造成將來更嚴重的產能過剩,緊接著是再一輪減速和失業。
——要謹慎防止對金融、資本市場的過度幹預。因為疫情是典型的外生沖擊,這一期間因“過度反應”做出的“超調”,可能也是理性的反應🧮。隨著疫情逐步控製,經濟活動回歸“正常”後,資本市場所受沖擊也將逐漸消除。
——不宜汙名化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一半是金融👩🏿💻,一半是實體經濟和製造業,帶動的上下遊產業鏈條較長🚢、解決就業規模大、國民經濟占比高🟠,有必要推動改革更多地發揮其實體經濟的功能🫅🏿,回歸居住屬性和製造業屬性。房地產市場要進一步放松政策🛂,適時調整限購限價政策👰🏿♀️,適度放寬監管額度限製💀,稅費適當減免🫂,政策與其他行業一視同仁🦵🏻,為房企提供信貸🧑🧑🧒🧗♂️。房地產政策應從過度收緊回歸中性穩定。今天上午的報告裏面也已經指出🍯,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無疑釋放出了新的信號。
疫情期間♈️,“看得見的手”發揮到極致有情可原🔒,因為行政力量雖然有時簡單粗獷,應對突發事件卻行之有效。但疫情過後👨🏽🌾💢,還是要依靠“看不見的手”😍,恢復經濟的正常秩序。《政府工作報告》曾指出,權力要對權利充分尊重。政府在采取結構性調整政策時👲🏻,應當註意劃清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權責界限👨❤️👨,著力培育有助於企業恢復和發展生產的外部環境🚍,決不能使此次疫情防控成為政府越位、擴權的契機🌼。公共服務是現代城市的基石⛹🏼♀️,應該將公共服務當成核心資源的載體而不是配套,這要求各地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疫情過後,要進一步擴大資本流動,加快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開放,著力破除行政性壟斷,積極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資五大基礎性成本,基礎產業放寬準入,以管資本為切入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同時,要防止狂熱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著力降低貿易壁壘🧔🏽,而且其政策幅度要適當大於各界的預期,要適時考慮逐步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浮動製,逐步開放資本賬戶。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主角🦴,是創造就業和財富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發展和合作的主力軍🤦🏻。改革開放以來🚣🏽,市場機製激勵了中國企業家精神,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進程中,民營經濟始終是創造就業和財富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發展與合作的主力軍;未來中國市場經濟的深化演進🤳🏼,也有賴於民營經濟的復蘇和發展🫶🏿。要給國企和民企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由市場由價格而不是行政指令配置資源;不宜過分的扶大壓小;產權包括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要得到有效保護。如果我們失去了對民企的信念,製造出越來越多的管製和幹預,中國的未來就面臨更多的曲折和危險🧑🏻🔬。相反,如果我們堅定了民企和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不斷推進改革↘️,完善市場機製🧟♀️,中國的未來會更加美好。真正做到“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作者簡介:
董誌勇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科學》主編。教學研究主要領域: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行為金融學💇🏻。
更多文章: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孫祁祥👩🏻🍼:質疑聲中保持自信 贊美聲中保持自省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