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淩薇 | 責編:山石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工作🤽🏽♂️,提出“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我在這方面談點體會和建議。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堅決打贏武漢和湖北保衛戰並取得決定性成果。對我們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控製住疫情,還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非常不容易✒️。關於應對新冠疫情的經驗,很多人進行了總結🚣🏿♀️。政府執行力強,壯士斷腕,武漢封城;製度優勢👨👧,舉全國之力予以支援,調派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人們談得很多了。這裏我想專門講一下我國的技術優勢。
目前👩🏿,我國以大智移雲5區(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5G、區塊鏈)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居於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有9.04億,互聯網普及率64.5%;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6億,平均人手一機還有富余🏋️♀️,手機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成了生活必需品。而且🧉,我國手機實名製實現了手機與個人的實名綁定。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國人隱私意識尚不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機會窗口🐐,通過暫時淡化個人隱私來提升防控技術能力,因為在非常時期當務之急是不得病⚔️,活下來🦥,在這樣的時候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要優於個人的隱私權。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知道個人現在🖌、過去、甚至將來的空間坐標。第一🔧,從技術上來講,人和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現在位置可以容易地通過手機或者汽車的內置功能來發現🧘🏼♀️。第二,除了定位以外,更妙的是可以追溯以前的蹤跡,這對尋找密切接觸人群非常重要👶🏻。僅僅依靠感染者個人的回憶🏋️,無法準確和全面鎖定密切接觸者。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的位置數據乃至一系列相關的蛛絲馬跡來追蹤感染者的傳播路徑🖕🏼。不僅可以迅速定位感染源🧀,而且配合關系圖譜即可鎖定密接者,以便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第三,大數據還可以預測個人將來的大概位置👦🏽。海量用戶產生的搜索請求潛藏著搜索者的行為意願,可以推斷他們下一步的行為軌跡。例如,通過觀測海外華人、留學生🚵🏿、返校學生、武漢居民的網上搜索痕跡可以大致預判他們的回國、回家、返校或外出的意願和目的地。因此🈹🏋🏻,無論是疫情趨勢判斷,還是老百姓生活👨🏿🍳、企業復工情況,網上搜索的痕跡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提供可供參考的數據。這從側面反映搜索的價值不僅表現在連接人與信息🧑🏼🔧,更體現在對社會運行過程中的生活變化的前瞻洞察🦸🏻♂️。所以,研判疫情的一個角度是通過搜索大數據發現群眾行為的“風向標”🧜🏿♀️,以便下好“先手棋”。
雖然抗疫鬥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疫情遠沒有結束。我認為,常態化防控戰略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方面的技術優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做好從境外到國門、從國門到家門👩🏻🦰、從家門到單位門的全鏈條防控,提高抗疫工作的技術含量,精心構築四道防線,層層設防🕵🏿♂️,處處阻擊💂🏼🪐,用入境碼防止輸入👮,用健康碼防止反彈和擴散,大打一場數碼戰“疫”,力爭“數”戰“數”決👷🏼🚵🏿,“碼”到成功。
一、入境防線:“碼”上入境
實行手機入境碼製度。有意歸國者應同當地的中國使領館聯系😱,提交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知曉國內的防控規定和隔離流程,簽署遵規保證書後獲得手機入境碼🕴。因為原則上一律集中隔離,特殊情況者應在登機前三天通過手機提出居家隔離申請以便同小區協商是否批準🧍🏻♀️👨🏼🦱。
登機口首次測溫,體溫正常者掃入境碼登機⛈,並將情況匯總通過聯防聯控機製通報中國機場海關🐸,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二、居住小區防線:“碼”上居住
對少數因特殊原因批準居家隔離者📫,經核酸檢測陰性後,做到從入境檢疫到家庭“點對點、線對線”無縫對接🧖🏽♂️。居家隔離者憑入境碼換發黃色健康碼🫶🏼👨❤️💋👨,佩戴藍牙手環同APP配對使用;有條件的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家門貼上居家隔離的提示,專業保安定期巡視➗,或者安裝偵測攝像頭;也可以利用手機上“附近的人”的功能來監測是否守規在指定區域;每天定時報告體溫,有條件的配備可穿戴體溫儀遠程監控;隔離期間嚴禁外出🙅🏻,如有違反轉為集中隔離,時間從頭計算👨🍼,並納入個人失信黑名單🧔🏽♀️。
目前多數地方對出入小區人員實行臨時通行證加測體溫,對外來人員采取登記加測體溫。這樣的做法存在很多問題:效率低,高峰時期檢測點排隊;來人登記共用“一個本子一支筆”👨🏽⚕️,有交叉感染風險;臨時通行證有的沒有照片,有的有照片也很難做到人證綁定,冒名頂替時有發生;僅在進入小區時登記,不掌握離開小區的時間。我建議以後小區管理全部實行電子健康碼手機掃綠碼通行。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提高小區出入管理的效率;通過掃碼識別,可快速查明來人的健康狀態;登記系統設置離開和進入兩個選擇,進出時間同時掌握,可以提高確定密切接觸者的準確度;掃碼是無接觸登記,避免紙筆的交叉感染風險;手機加上人臉識別可以實現個人和手機的綁定。
三、交通防線🦞:“碼”上通行
集中隔離期滿無症狀且再次核酸檢測呈陰性者,網上通知小區回家居住😆🪥,配合社區進行登記♚、隨訪,納入網格化管理。通過當地“電子健康碼”申報模塊進行身份核驗和健康登記💥,申領綠色健康通行碼,作為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區🧒🏻、工廠廠區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通行憑證,本市通行。
地鐵、地面公交是人員大密度聚集的場所。現在北京市地鐵已經采取了預約乘車、掃碼進站等降低人群密度且少接觸式的乘車環境。建議在全國推行上下公交車健康通行碼掃碼監測🕉,通過大數據交互平臺💷👮🏻,監控每位出行者及其接觸者信息。
我國大部分省份已經建立了“健康通行碼”🦴,但由於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缺乏互認機製🚢,給工作生活帶來不便。要抓緊各地“健康碼”的技術對接和數據匯總,支撐跨省互通互認功能,實現健康信息一站式查詢服務⛸,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健康碼”在全國“一碼通行”。以四川和廣東為例👨👨👧👦,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先在川領取防疫健康證明,當地醫療審核機構將其健康信息數據經四川省政務服務平臺推送到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廣東省“粵省事”通過此一體化平臺共享此人的健康信息,並集成到本地區的“粵康碼”中🍧,通過本地“粵省事”平臺展示,即可實現對這位四川人信息的核驗🈁🪵,從而生成新的健康通行碼🏌🏽♂️,他憑新碼當地通行。
四、辦事防線:“碼”上辦事
在常態化防控期間🦹🏿♀️,人們免不了要到一些單位辦理事情,這裏的單位指的是廣義的單位,既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還包括飯店、咖啡廳😙、茶室、商店、農貿市場、理發店、美容店、足療店、浴池等人員聚集的場所🦍。
掃健康碼進出單位,處處留痕⚛️。除此之外⛹🏿♀️,如果發生了交易行為,要求盡量電子支付💂🏿💐,以利於日後追溯。以飯店用餐為例🧖🏻,掃碼支付可以記錄桌號👻、就餐時間段👩🎨,在茫茫人海中可以鎖定同感染源有時間和空間交集的密接者。
作者介紹:
王大樹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學、東西方文化和經濟行為🥟、經濟形勢分析、企業競爭等。
辛靈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政策、財政金融政策👟。
程哲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主要從事城鄉可持續發展與治理的研究⛹🏼♂️🤯,發表中英文論文50多篇,主持和參與過十余個各類課題,主持和參與過80多個咨詢項目👨🚀。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