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 信息來源🧑🏿🔬: 中國科學報
文字:鄭金武| 編輯:淩薇 |劉忠範
“現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變成了一種口號🏹,大家並未認真思考什麽才叫新型研發機構。”近日🫴🏻,全國政協常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院士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培育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以北京為例🧚🏽,擁有高校90多所🥒、各類科研院所上千家、科研人員40多萬人。在劉忠範看來,“如果單純地再建一兩所研究機構👠,在機製上🧑🏻🚀🤼、理念上與現有高校院所沒有差別,那是在‘1000’的基礎上再加‘1’👷🏽♂️,不會給現有科研格局帶來任何改變,也不會產生實際意義”🦐。
因此💾⏸,新型研發機構體現在運行模式和理念上必須要“新”,而這需從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初衷出發,從產業需求角度考慮問題💂🏽。
“我國產業的現狀是絕大多數企業研發水平比較低🧫。同時🤙🏿,高校院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員,產出大量成果卻沒能為產業服務,導致了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劉忠範表示,布局新型研發機構,就是希望能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解決諸多“卡脖子”問題☸️🚙,做出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提升競爭力。
劉忠範認為,新型研發機構的目的,不是純粹地做基礎研究🍩,也不是簡單地為特定企業服務。“新型研發機構應該是一個平臺👨💻📬,體現國家為解決經濟科技‘兩張皮’所作的戰略布局和重大舉措。”
從現實來看,讓企業研發能力短期得到快速提升不太可能🦬;而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立刻實現以市場為牽引🐕🦺,既不現實,也不應該是大學的定位。劉忠範認為👨🏻🦽,這要發揮政府職能🤹🏽♀️,讓企業和大學等科研機構結合起來,開展協同創新。“新型研發機構要成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大平臺👩🦼🫲🏽。”
劉忠範所創立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於2018年10月正式掛牌運營。研究院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有機融合,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研究院的建設發展,堅持‘雙輪驅動’原則。”劉忠範介紹,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一方面通過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發⚧,爭奪未來石墨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承載國家意誌;另一方面通過“研發代工”直接對接市場需求🙍💃🏿,確保市場牽引特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劉忠範表示,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的探路者👐🏼,石墨烯研究院已顯示出強大的人才吸盤效應。例如研究院通過“兼聘兼薪”等方式🏤,吸引了一些領軍人才。但大學有自己的評價體系🤪,在新型研發機構裏的工作成果,能否被認定為兼聘人員在原單位的科研貢獻,尚沒有明確的說法。
“現在給兼職人員發工資很難,沒有明確的說法👩🏻🦰,完全由相關辦事人員自行解讀。比如一位來自高校的科研人員在新型研發機構‘兼薪’🛶,那麽他的原單位就會從其工資裏砍掉相應的部分。”劉忠範認為,這其實對人才使用起不到激勵作用🀄️🤾🏻♀️。因此,“兼薪”機製,也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原文鏈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不能成了口號 (《中國科學報》2020-05-22 第1版 要聞)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