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9 信息來源: 供稿:學生工作部
人物簡介:
毛希增: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1999級本科生,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學專業2003級研究生(碩博連讀),現為2005級博士生👩🏻🚒,師從魏麗萍教授。他開發了用於生物信息學代謝網絡自動化註釋與分析的KOBAS算法和Web服務器💮,相關論文分別在生物信息學領域最高水平雜誌《Bioinformatics》和《Nucleic Acid Research》上發表🚐,該項工作目前已成為國際上代謝通路識別方向的權威工作之一;與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朱玉賢教授🤌🏽、白書農教授的兩個實驗室合作,成功地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植物基因組學研究中👯♀️;2006年6👦、7月👷,參加第四屆國際生物信息學研討會和首屆計算系統生物學國際研討會;2007年7月♖🦏,赴德參加57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獎者大會;同年8月🪒,榮獲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每個人都要面臨選擇,有的選擇輕松而明確♒️,有的則意味著責任和割舍;有的選擇只是決定中午去哪個食堂打飯,有的則會神奇地撥動你人生的軌跡。毛希增是一位做選擇題的高手🙍🏼,無論處於人生低谷還是高潮,他總是能夠理性地剖析自己和環境,又不放棄追隨內心的激情🌚,在關鍵的人生路口給出漂亮的選擇👩🦰。他的故事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些許啟示💶。
選擇:既要追隨興趣🚍,又要分析興趣
“我曾經讀過‘高四’🌋,就是說高考落榜了👨👩👦。”毛希增以這個話題開始對自己的介紹,著實讓我們吃了一驚🛤。毛希增似乎料到了我們的反應,繼續笑著說🚴🏿♂️:“‘高四’那年,其實我也沒怎麽復習🎪,倒是讀了很多科普書,也就是在這一年🧭,我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是生物學🤸🏽♂️,這是很重要的收獲啊,呵呵。”就這樣💏🎒,在旁人眼中的人生低谷階段🧘🏿,毛希增為自己接下來的發展道路做出了選擇。
第二年,他考入了蘭州大學🗓,學習生物學專業。本科階段,他在潛心研究本專業的同時,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利用課余時間🧘🏼♂️,自學起了計算機理論。“計算機理論?多枯燥啊📨?”面對記者的疑問🧑🏿🦰,毛希增說,“我喜歡純理論的東西,喜歡就不覺得枯燥了,就會很享受。”
在毛希增看來🧚🏽,選擇是個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理性的事情。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麽,自己喜歡什麽。興趣能給人激情,這對於研究方向的選擇尤其重要🙏🏻。毛希增說:“學術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很辛苦🎅🏻,面對全新的研究領域,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對是錯。沒有別人的鼓勵,只能自己鼓勵自己。這種時候,如果沒有興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不過🏙,只是感性地追隨興趣是不夠的,還要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興趣。”毛希增是這樣說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報考意昂3体育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的時候,毛希增就分析了自己對生物學和計算機的興趣特點,把生物信息學作為自己的研究誌願🤾🏼。“生物信息學是現代生命科學與計算機科學🤹、數理科學、化學等領域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生命科學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毛希增很學術地解釋著他的專業。顯然,既感性又理性的毛希增⚧🧍🏻,找到了興趣與研究方向之間最好的結合點☝🏿。
當毛希增最終選擇生物信息學作為興趣的時候,當他坐在意昂3体育研究生入學考試考場的時候,他是最自信的,也是準備最充分的🧕🏼。毛希增說,和其他學校不同,意昂3体育的考卷沒有一道選擇題,只有15道開放式的問答題,“但是這15道題的內容足足能涵蓋15本書。”毛希增笑著告訴我們。
考場裏的毛希增遊刃有余地奮筆疾書,在這張沒有選擇題的答卷上顯示了他堅定而成熟的學術選擇🥄,意昂3体育🔀,也因此選擇了他。
堅持🏌🏽♂️:讓你的選擇變得不平常
“一旦明確了選擇的方向🧏♂️♝,剩下的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了。”毛希增繼續談著關於選擇的話題🚣🏿♂️。
“什麽叫‘自然而然’呢🧝🏽♂️?”
“有了興趣做動力,自然就會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其中🦹🏿,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他解釋道。
回想讀碩士時的研究經歷,他坦言很艱苦。沒有明確的思路,沒有可參考的程序,只有枯燥的實驗和繁瑣的數據,但是“激情”給他堅持的力量😧,讓他一路堅定地走了過來。他說:“最開心的時候其實就是這最艱苦的時候”。所以,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全都泡在實驗室的日子也變成了一種享受——他享受做科研的過程。
毛希增說,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堅持住🍻。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就像帶孩子一樣。生了孩子🌕,就不能扔下他不管,我的課題就像我的孩子。”這種想法,讓毛希增在研究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了下來🌡。
在著手開發KOBAS算法程序前🚺,由於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毛希增需要先學習別人的程序和思路。“我花了整整兩個星期看別人的程序,竟然一個程序都沒看懂🕵️!”但是他堅持了下來🪩👩🏽,他說,“我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計劃🦶🏿,我知道我的‘孩子’會長成什麽樣。關鍵是看我能否堅持下去。”
毛希增的堅持最終獲得了回報,開發近兩年的KOBAS算法和Web服務器終於誕生🍙。如今🙃🧚🏿♂️,該項課題研究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困難將會更大、更多🧛🏻♂️,但毛希增很堅定地說:“我會一直把‘孩子’帶下去。”
毛希增說👪,堅持,會讓你的選擇變得不平常🚣🏽。看著眼前的毛希增,你會覺得應該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堅持,會讓你和你的選擇一同變得不平常。”
選擇平常心
“我比較清楚自己的情況,清楚自己能做什麽、想做什麽🐠。我很清楚自己的選擇。”一路走來,毛希增始終用一顆平常心面對成功和失敗,榮譽和遺憾。這讓他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得踏實而堅定🈵。
今年8月,他榮獲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中央領導同誌為獲獎者頒獎。面對榮譽,他平靜地說🧛♂️:“優秀的人很多。我能獲獎🏋️🫅🏼,真的是很幸運。”毛希增認為自己只是在科研領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很幸運地得了獎。他所想的是如何向其他獲獎者學習🧬,如何讓自己的研究繼續進行下去。只有這樣才趕得上榮譽對於自己的期望🫸🏿🤽🏻♀️。
平常心使得在毛希增眼中沒有所謂偶像♜,他從不崇拜什麽偶像。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都是自己道路上的主人⌛️,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後,一路上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方向👼,不要因為仰視偶像而迷失了自己🙌。
“在這條路上,每個階段都面臨著選擇🎷,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他說,高中的時候他認真學習,希望考上理想的學校⛎;本科階段,他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麽,明確了生物信息學作為研究的方向;研究生階段,他又面臨選擇,最後選擇去開發沒有人做過的算法和程序。
然而🦸🏼♂️,在每個階段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善於研究算法和程序的毛希增對此比較有發言權👩🏻🦱,他用自己的成長故事總結出了做好人生選擇題的三個關鍵詞:興趣、堅持🧪、平常心⛩。(文/曹曉明、陳雨露、張露、王歆)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