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ae/56d47/7ba59.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君子誌道】謝冕:蒲葦韌如絲 - 意昂3体育
  • 【君子誌道】謝冕:蒲葦韌如絲

    編者按:“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治學處事,立誌高遠卻又基礎紮實,胸襟開闊更能兼察微理。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用自己的人生為這種君子之風做了很好的詮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離退休工作部啟動了“君子誌道”專題訪談活動,走訪了一批離退休老同誌。

    在這些交織著歷史滄桑和個人生活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意昂3体育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意昂3体育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體會到了意昂3体育精神的深厚源長。本期“君子誌道”訪談專題,將帶我們一起走進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的樸實與精彩。

    1949年的夏秋之交,站在福建濱海處向東眺望,臺灣島上軍戒森嚴。千百年來隔水相望的海峽兩岸,此刻卻於蠢蠢欲動的戰鬥中維持著最後的平靜。

    夏末的毒日炙烤著人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在福州通往海濱前線的路途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正在艱難跋涉。卡車在中間行進,道路兩旁是步兵,車輪卷起泥漿,士兵們背著沉重的武器卻絲毫不敢懈怠,謝冕是其中的一員。

    這一年他17歲,剛剛念完高一。

     
    謝冕

    “別人都說我是詩人,很浪漫,但我知道自己還有堅定的一面”

    謝冕一家,一雙父母拉扯六個孩子,在動蕩的年月裏,父親略懂文墨也不免常常失業,母親是出身於福州郊區的農家女子。全家生活拮據,米缸裏常常是空的,家中值錢的東西都被拿去變賣,以換得一點微薄的生活費。

    在家境貧寒、異國入侵、社會凋敝的環境下,謝冕的童年艱難而充滿憂患,早熟的心境使他拒絕對於書本消遣和嬉戲的態度。他的文學啟蒙始於中學課本中的古典文學。學校組織遠遊,謝冕因交不起費用而缺席,為了不使父母傷心,他把自己關在房中讀書,誦讀《琵琶行》和《長恨歌》,在詩歌中弭平哀愁。

    與古典文學相比,謝冕更傾心於新文學。他曾說:“巴金教我抗爭,冰心教我愛。”此外,魯迅、郭沫若、沈從文、郁達夫,年紀尚輕的他無法完全讀懂,卻如饑似渴地撲向新文學的懷抱。他堅信:“新文學造出的世界是屬於我們的。”

    然而,全家供謝冕念到高中已是竭盡全力,對於當時的謝冕來說,除了從軍,別無選擇。

    令謝冕至今記憶猶新的是,解放軍進駐福州,所有軍隊不進民宅,臨街而眠。“夏天的福州多熱啊,解放軍為了不擾民都睡在大街上,我們覺得多感動啊。”同時,從上海、香港傳來的《毛澤東延安講話》、歌劇《白毛女》和劉白羽的散文等等,也讓知識青年們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未來前進的方向。

    “知識青年嘛,反抗現實向往未來,現實就是國民黨,未來就是共產黨。”經濟窘迫的現實和追求光明的理想使謝冕最終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部隊的六年時間裏,謝冕在連隊海防前線擔任文職工作,雖然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鬥,但每一天都很危險。1952年,南日島戰役中解放軍失利,謝冕所在的軍團進駐南日島。領導告訴他們要堅守一個月,那時候,謝冕身上也有一百發子彈,一支槍,四顆手榴彈。

    他有些戰友在南日島犧牲了,有的被抓到臺灣,在綠島關了三年後才被放回來。“我當然也怕死,人都怕死,但是選擇了參軍,我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1955年,謝冕被定為“家庭成分不好”,復員回家。此前,謝冕從未想過主動離開軍隊。“要麽就死,要麽就一直幹下去,雖然我知道文職人員升職很困難,幹下去也不會有多大成就。但既然離開家,我就不想回去,人一旦下了決心,自己就要踐行。我一生就守著這個夙願,做就做到底。”

    4月回到福州後,謝冕開始準備高考。謝冕在三項誌願裏全都填了意昂3体育,分別是中文系、歷史系和圖書館系,“一心非意昂3体育不上”,最終他如願以償,被第一誌願的意昂3体育中文系錄取。

    謝冕認為自己是“一個被不完美時代所塑造的不完美的人” 。青年時期,他曾有很多幻想,開始想做詩人,後來發現這時代與詩歌的自由精神不適應,詩人的夢很早就破滅了。後來他做了一名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激情燃燒的歲月,刻板的生活,嚴格的紀律,他都堅持過來了。但是他的熱血青年夢也被現實敲醒。

    “我最後選擇了意昂3体育。我曾經說過,選擇意昂3体育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功,這裏的環境和空氣都適合我,我認定這是我夢想的鄉土,做學問家的夢從那時就開始了。”

    “我主張寬恕,但如果關系到事情的本來面目,我也不會含糊”

    謝冕與人寬容溫和。當代評論家、謝冕先生的好友及後輩陳福民在《門外說謝冕》一文中寫道:“他(謝冕)習慣於認真傾聽,當認為不太確切的時候,他會再追問你一次。然後他或是頻頻頷首,或是發出標準的謝氏爽朗大笑,這時候他很像個開心的孩子。”陳福民與謝冕相處時,從沒見過他對別人聲色俱厲地發火,“他的教養、風度使他在最難耐時更多是表情嚴峻而已” 。

    謝冕的學生季紅真回憶:“記得一次交的讀書報告,謝先生看過之後微蹙著眉頭,雖然沒有說什麽,卻可以感受到他的失望。他非常委婉地說了幾句話,點到為止,並沒有嚴厲地批評我。這是謝先生的風格,絕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作為評論家,謝冕的評論風格亦如其人。“我的優點是能夠在許多作品中把作家得意的東西找出來,捕捉和發現,根據平常累積的修養進行盡可能多的比較,讓好的東西浮現出來,這是評論家應該有的品質。”

    謝冕的原則是絕不顛倒是非,每一次開口但求有理有據,沒有讀完的作品,即使有看法也謹慎不言。“批判人家,難道自己就沒有缺點麽,一想到這個我就不說了。別人的毛病可能你也有,何必苛求呢。魯迅先生要是活著一定不喜歡我,他不留情面,很無情很尖銳,他可能批判我庸俗,我學不到他的本事,我更主張寬恕,但如果關系到事情的本來面目,我也不會含糊。”

    1980年,新詩研討會在廣西南寧召開,會上爆發了一場關於後來被稱為“朦朧詩”的論戰。謝冕是這場論戰的參與者。詩會結束後,謝冕應《光明日報》之邀,撰寫了一篇短文《在新的崛起面前》,文中他為“朦朧詩”辯護,指出它的進步性和合法性,以及它對中國新詩發展的革命性意義。

    然而,這篇短文所引起的反響卻令他始料不及。從發表之日起,這篇文章便受到激烈的批判和圍攻,有時甚至被拔高到政治批判的高度,他的“崛起論”被認為是“系統地背離社會主義文藝方向和道路”的“放肆”的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嚴重挑戰”。謝冕被視為“異端”,反對者稱他為“古怪理論家”。

    之後,工作組進駐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文藝理論、當代文學教研室是運動重點,謝冕又是重點中的重點,他在當時經受很大壓力。事實上,他的初衷簡單純粹。“我是學者,我了解詩歌發展,講出來是我的本分,也是意昂3体育教我的,在知識和歷史面前,更應該如實地講。”

    謝冕師弟、中文系退休教授洪子誠是這次事件的親歷者,對於謝冕的遭遇及其經受的困難、打擊,有些細節他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很少詳談過。‘清汙’運動中,他私下沒有對人訴說冤屈,也拒絕口頭、書面檢討。事情過後,當‘反動’、‘受難’成為獲取‘光榮’的資本時,卻也從不見他拿這些經歷來炫耀。”

    “個人無愧於歷史的點點滴滴,就無悔此生”

    對於文革這場劫難,謝冕不願過多地談論。“相比其他人來說,我所受的苦難都太輕了,人家的苦難是家破人亡,我沒有啊,我保存了性命,還活到現在,我的苦難跟他們相比都不值一提。”

    十年中,謝冕被三次“列入另冊”,多次遭到批鬥,同時負荷高強度的勞動,身心均受折磨。1968年在校期間,他被劃為“反動小集團”的一員,遭到校內師生的批鬥,同時要負責燒鍋爐;五七幹校時期,謝冕被逼供成為“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頂著波濤洶湧的鄱陽湖勞動改造。

    文革後期,他帶領學生下鄉勞動,同時進行創作。因為文藝觀點和審美傾向與革命“時尚”不合拍,在“反右傾回潮”等運動中,謝冕又多次受到批判。

    當時,謝冕給一個名叫高紅十的學生批改作文。文章講述一個到陜北插隊的故事,其中寫道:“陜北的大媽心疼北京的閨女,嘮叨著,哎呀閨女啊,你可不容易啊,父母不在身邊,過生日都沒人疼你,今天大媽給你蒸了一個大饃。大媽一邊拉著風箱一邊絮叨。” “我評語‘老太太啰嗦得好’,他們就拿這批我幾個月。”

    風雨俱靜後,曾有人希望謝冕寫一篇文章回憶人生中的悔,他斷然拒絕。“我自己選擇的道路,我終身不後悔。但文革中我留下一個永遠的悔。”

    謝冕與作家徐遲關系要好,在謝冕心中,徐遲是可敬可親的師長。謝冕在京郊下鄉勞動時,內心孤寂,與徐遲互通書信。“他的信寫得很漂亮,寫信的時候他詩人的本性就出來了,選一段文字單獨發表就是極美的散文。”

    兩人曾通信二十多封,但在草木皆兵的年代,謝冕親手將它們燒毀。“我終身不悔,這個卻讓我後悔。我一個人做事情從來不怕的,但那時候害怕了,我怕因為我連累了他。(信)是非常美好的東西,但是當時不為世所容。燒掉了以後,我就不能以此懷念他,現在他已經去世了。”

    一生匆匆數十載,謝冕不為自己沒有做大事而後悔,“我只做一點點事情,不寫新詩,就做一點研究,也做到了老師教我們的不要說空話,我分內的事情,我就有一點點發言權。個人能夠無愧於歷史的點點滴滴,就無悔此生。”

    離休多年,現已年逾八十的謝冕仍然奔波於各地學術會議,常常需要獨自從北京城最北邊搭公交車,去往交通更便利的地方進行中轉,日程緊湊而繁忙。在家的日子他也閑不下來,“還有幾本書沒編呢” 。

    謝冕至今仍堅持每日晨練和淋冷水浴,這個習慣是在文革時期下放幹校時養成的。2008年在西湖邊參會,他隨身帶一雙運動鞋。會議結束,他圍著西湖跑了一圈,那樣奔跑的姿態,是一位人生長跑者對沉浮歲月無聲而有力的回答。(離退休工作部特約記者:廖垠雪 李華雨 高嘉敏)

    (本文參考了以下文章: 謝冕《文學是一種信仰》《我的讀書生活》《一般的人只能被時代所塑造》;洪子誠《“知情人”說謝冕》;季紅真《先生之德 山高水長》;陳福民《看哪,這個人——門外說謝冕》)

    【記者手記】

    謝冕先生精神爽朗,笑聲響亮通透,就像陽光灑落大地,發出清脆的碰撞聲。回答任何問題,他總是一語中的,然後條理清晰地道出事件始末,最後一句話做結。他多數時候倚在沙發上,身體微微前傾,面色柔和。我們問到文革,他不願多談,沉吟好久才開口,那時他挺直了脊背,微微蹙眉,目光灼灼。

    在我們這些初次冒昧拜訪的後輩面前,謝冕先生真誠而坦蕩,對於敏感的問題,他沒有避諱和遮掩。謝冕先生的故事和他本身總讓我想起林庚先生的詩作《新秋之歌》,“讓一根蒲葦也有力量”。對於人生中種種磨難,他未曾低頭,正如一株蒲葦,柔韌溫和又堅忍不拔。那是一種熱氣騰騰的人格魅力,你不能不被吸納和感召,也因此再也無法安於軟榻。

    這次采訪之後,在燕園裏行走,在社會上穿行,我會更加敬畏而恭謹,因為食堂裏坐在你身旁啜著紅豆湯的老人,很可能就是某個領域的執牛耳者,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歷史,瞳孔中凝聚著未來,但他未必輕易言說。我們必須足夠耐心和敏銳,在這個園子裏,時刻準備著與人格、與歲月發生碰撞。

    【人物簡介】

    謝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1949年8月入伍,1955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被評為教授,2000年離休。曾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意昂3体育官网詩歌中心副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他也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

    謝冕參與了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當代文學的學科建設,在他的影響下,建立了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當代文學的第一個博士點,他也就成為該校第一位指導當代文學的博士生導師。

    1989年起,謝冕在意昂3体育首創“批評家周末”,以學術沙龍的形式定期研討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重大或熱點問題,堅持十數年不輟。

    謝冕是“二十世紀文學”理念的支持者和實踐者。他先後主持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叢書》(10卷)、《百年中國文學總系》(11卷)、《百年中國文學經典》(8卷)等書的編撰。謝冕個人先後出版了《文學的綠色革命》《中國現代詩人論》《新世紀的太陽》《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專著十余種,另有散文隨筆《世紀留言》《流向遠方的水》《永遠的校園》等。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