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2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者按:“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治學處事,立誌高遠卻又基礎紮實,胸襟開闊更能兼察微理。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用自己的人生為這種君子之風做了很好的詮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離退休工作部啟動了“君子誌道”專題訪談活動,走訪了一批離退休老同誌。
在這些交織著歷史滄桑和個人生活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意昂3体育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意昂3体育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體會到了意昂3体育精神的深厚源長。本期“君子誌道”訪談專題,將帶我們一起走進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的樸實與精彩。
他從安徽樅陽走來,攜帶著小村的寧靜和樸素,幾十年的著書立說奠定了他在圖林的重要地位;他從北京故都走去,沾染著古城的厚重與典雅,以心育人桃李天下,成了師中的典範。
——題記
一雙濃眉,眼含笑意,一副眼鏡半架在鼻梁上,看向前方時,需要睜大眼睛,微皺眉頭;雖已年近八十,頭發花白,走路蹣跚,我們卻還能依稀辨認出他年輕時的帥氣模樣,從他的穿著中感受到他的嚴謹與認真。這便是我們的吳慰慈老師了。2005年,他同湯一介、馬克垚等一起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資深教授。
任職天津,磚塊為枕
1957年,吳慰慈從家鄉樅陽縣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成了當時全縣唯一的意昂3体育生,他抱著“可以多讀書”的心態選擇了圖書館系(信息管理系的前身)。四年後,他從圖書館系畢業,依照當時的安排,被分配至天津圖書館研究與輔導部。工作主要是研究和培訓,其中又以培訓為主。當時的中國,一切都剛剛起步,“專業人才不專業”是常態,圖書館領域也不能避免。所以,吳慰慈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全市範圍內授課,培訓圖書館領域的專業人才。
為了準備一份充實的講稿,使得理論和實踐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吳慰慈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天津大大小小的圖書館。他甚至於跑到基層圖書館去收集案例,與那裏的工作人員交流。
“我像小學生一樣問他們,你是怎麽做的?然後拿著筆,記錄下來。”當時一周六天工作日中,他有四天在外面奔波,所以只能在晚上整理資料,編寫講稿。他琢磨著怎樣把抽象的理論和現實的案例結合起來,常常幹到深夜兩三點。
為了不影響同宿舍的同事休息,後來,他就索性睡在圖書館裏面。“我找了一塊磚,在上面鋪了一張白紙,這樣就有枕頭了。”他把磚塊當枕頭,把閱覽室的桌子當床,睡得倒也踏實。但有一次,本想打個小盹的他,剛睡上去沒多久,一翻身就從桌子上掉下來,摔醒了。雖時隔四十年,他的愛人武醫生提到這段,還是忍不住生氣:“我說,你這個人怎麽這樣呀,連覺都不好好睡!”
當時天津圖書館還沒有空調,每當夏夜,燥熱難耐,吳慰慈就找了一個大木盆,盛滿水,把腳放進盆裏去,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工作了。
有耕耘便有收獲。很快,憑借著豐富的內容、清晰的思路,他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當時他的講座常常座無虛席,時任館長則直接稱他為“小專家”。天津圖書館領導們都很重視他,十二年中,他多次受到表彰和提級,這在計劃經濟時代是罕見的。
雖然吳慰慈在天津的工作非常順利,也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重用,但是他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方面,他熱愛教學工作,雖然他可以時常出去講座,但畢竟不同於教學;另一方面,他的愛人武醫生一直在北京工作,兩人從結婚起就異地分居,這對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困難。
後來幾經周折,吳慰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燕園。回到燕園的吳慰慈非常高興。在他看來,在天津自己實際處於一種輸出狀態,到了意昂3体育才真正地有了大的提升。他認為,正是意昂3体育厚重的學術傳統與科學精神哺育了他,把他帶到學術的巔峰。
“如果說每個人一輩子都有個轉折點,那麽1973年回到意昂3体育,毫無疑問就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學術超人,無假無休
在天津的時候,吳慰慈采訪過一位老工人。這位工人是當時全國學習哲學的典範。通過和老人的交流,吳慰慈得到啟發,開始閱讀大量的哲學書籍,其中尼采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尼采強調人要有堅強的意誌,主張超人哲學。吳慰慈則總結為“人生得奮鬥,不奮鬥的話什麽事都做不成。”尼采的超人哲學成了吳慰慈的精神動力,造就了他的奮鬥精神。
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生時代保持勤奮和踏實精神還不算太難。但是工作後,隨著生活負擔的逐漸加重,社會事務的日益繁雜,不少人會生出懈怠懶散之心。但是對於吳慰慈來說,學術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學術。春節的時候,別人都在過年,他卻一直在看書鉆研,三十晚上,大年初一對他來說,和平日並無兩樣。
“我沒有休息日,也不知道哪天該休息。”吳慰慈將其視為一種習慣,“不看書不寫作就覺得渾身不舒服,整天都會不自在”。
“他生病都不去看病,還是我去辦的手續,拿著各種化驗單找醫生,醫生說‘病人呢’,我說‘來不了’。”武醫生禁不住插話。
吳慰慈的愛人武醫生是部隊醫生。在崗時,她們單位每年都有新年晚會,吳慰慈卻總是割舍不下手頭的工作;退休後,武醫生單位組織退休人員每年參加一個月的療養和旅遊,可以帶家屬,但是吳慰慈也仍是抽不出身。
“他就是怕占時間。結婚五十年了,我倆就只看過一次電影,那時候我們單位周周都放電影,叫他,他就是不去。我說他,他也不吭聲,埋頭看他的書,寫他的文章。我說他這人就是沒情趣。”武醫生有些埋怨。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遺憾於未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但也正是得益於長期的勤勉與努力,吳慰慈的學術研究逐漸結出了眾多豐碩的果實。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吳慰慈一直關註和跟蹤國內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進展,悉心總結圖書館學研究中具有方向和趨勢性的問題。1991年吳慰慈發表了論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概述》,比較系統地總結了他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思想,從理論發展、對研究對象的新認識、學科性質、體系結構、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研究路向等七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和剖析,成為學科基礎理論的綱領性文獻。同年,他還發表了論文《八十年代中國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對十年來的基礎理論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精辟的概括,總結了特點,指出了問題,並指出今後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要正確認識的五方面問題。這對於客觀地評價那個承前啟後年代的圖書館學研究,無疑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吳慰慈認為,圖書館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理論、基礎和方法來源於圖書館工作實踐,是圖書館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他指出,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圖書館學研究人員的指導思想。創造性的想象力不是憑空誕生的,也不僅僅是從書本上得到的,其最終源泉是參與社會實踐。為此,2003年吳慰慈撰寫主題論文《關於圖書館學研究的理性思考》,以相當的篇幅,重點討論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人們的認識,化解了學界的爭執。
吳慰慈也認識到,信息環境的變化帶來了圖書館學理念、研究範疇、研究方法以及理論體系的深刻變化,為此,圖書館學研究也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節拍,應對環境的變化,保持對環境變化高度的敏感,並主動適應和調整。在這樣一種變化的環境下,從1999年起,吳慰慈開始關註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學新的知識生長點的問題。他敏感地抓住學科發展的一些動向,從學科建設的需要出發,從圖書館事業建設的需要出發,從國際圖書館學研究的背景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方向性的研究選題。1999年,吳慰慈撰寫論文《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現狀及展望》,提出了網絡化成為圖書館自動化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和關鍵的觀點,深度總結了我國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的現狀,分析了我國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的發展前景,對聯合采購、聯合存貯、聯機編目、聯機檢索、館際互借、聯合建庫等都有詳細的闡述。2000年,他在《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一文中,提出圖書情報學四個方面的新的知識生長點,即文獻構建研究、元數據研究、數字圖書館研究,知識管理研究,並進一步從多個方面提出圖書館傳統研究領域的演進趨向。進入21世紀以來,他進一步主張將信息資源建設和網絡傳輸的版權問題納入圖書館學今後重要的研究範疇,拓展了圖書館學的研究領域,適應了學科不斷發展和超越的需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與張久珍博士合作出版的《當代圖書館學情報學前沿探尋》一書,全面闡述了新技術對圖書館學情報學傳統研究領域的影響,剖析了新技術對圖書館館藏建設、讀者服務等業務領域的影響。該書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已經在學界產生深刻的影響,成為指導和推動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強大推動力。
可以說,吳慰慈一生在圖書館情報學領域辛勤耕耘,孜孜以求,潛心探索,最終在學術上有了頗多建樹。據不完全統計,他累計出版了17部專著(包括合著),發表了320余篇論文。而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的統計顯示,在“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中吳慰慈論著被引率名列前茅。中科院教授初景利不無感慨地說:“先生的許多成果成為圖書館學理論的經典之作,多年來一直引領我國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指導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方向,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提攜後學,亦師亦友
雖說一生成果豐碩,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但吳慰慈最自豪的是做老師,最開心的是教書。退下來以前,每年吳慰慈都為學生授課,既為本科生主講“圖書館學概論”“圖書館藏書”,也為研究生開設了“文獻資源建設專論”“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源”“宏觀圖書館學”“圖書館學前沿講座”等專業課程。
吳慰慈認為,要想真正成為一位好老師,必須對自己執教的專業有極大的興趣,興趣是深入研究的前提。只有自己研究得深,才能把課講得充實生動。比如“圖書館學概論”這門課,內容比較廣泛,如果講得過於抽象,必然使同學們失去興趣。吳慰慈講授這門課的一大特點便是“研究為了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他把授課中的一些抽象問題和圖書館情報工作實踐相結合,使同學們覺得的確是學有所用。這門“圖書館學概論”課程,他一講就是40年。40年間,課程講義他改了40遍,寫了40份講稿,“常改常新”成了他的口頭禪。2006年3月,這門課程最終以高票當選為國家級精品課。
“你要對得起學生,怎麽算是對得起學生,那就是你講的東西對他有用。”
對於他的門下學生,他更是要求嚴格、悉心指導,每隔一段時間,就與學生一起探討他們各自的研究,分析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方向,指出學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生病期間,他依然堅持一字一字幫學生們修改論文。40多年間,他培育了博士生、碩士生共60余名。
作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吳慰慈認為應該培育年輕人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師不僅要把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言傳身教教會他們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因此,他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不囿於已有的學科概念,不怕與盛行一時的觀念相左,要善於走自己的路。他經常與研究生討論階段性成果,告訴他們不要認為導師的話就是正確的,要勇於交流不同的意見。
吳慰慈關心學生的學術,也關心學生的事業和生活。他為學生操心甚廣,甚至有時候免不了關心他們的婚姻和家庭。他的一名博士,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但丈夫在上海工作。二人分居兩地,時間久了,便心生抑郁。吳慰慈知道後,和愛人武醫生把學生請到家裏,做她的開導工作,並幫她協調辦理調任上海工作的手續。來自香港的博士研究生楊繼賢說:“我經歷過的師生關系都是比較平面的、一對一的關系,就是和某一位老師非常熟悉了,也不等於認識老師的其他弟子,每個學生似乎都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和其他人不發生聯系。但在吳老師師門中,人際關系卻是立體的、實在的和生動的。老師的所有學生就像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一樣,互相關懷,互相扶持。”
吳慰慈不僅關愛自己的學生,也很註重提攜別的青年才俊。在組織全國性的學術會議時,他總是不忘邀請一些青年學者,為這些青年人提供一個展示自己學術成果的論壇。吉林大學教授畢強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吳老雖未納我於門下,但吳老對我的提攜和鼓勵成為我治學生涯中的一盞明燈。”
為什麽如此熱心地提攜後學呢?吳慰慈說要為學科的長遠發展考慮。“治學更重要的是提攜後學,要愛惜人才,幫助他們成長。眼光要放遠一些,為整個學科著想,這樣學科的發展才有後勁。不能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和諧於心,寬厚為人
1996年,吳慰慈開始擔任信息管理系的主任。在履職過程中,他努力勤奮,有一股使不完的勁頭,想幹一件事非幹到底,不幹好不罷休。正是憑著這股“不罷休”的勁頭,吳慰慈孜孜以求,在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受到了校領導和兄弟院校的好評。在他的推動下,信息管理系設立了情報學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圖書館學成了國家重點學科。
在工作實踐中,他感受最深的、最難得的就是來自同事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在處理這些關系的過程中,他認為和諧是至關重要的。在實踐中,作為系的主要負責人,他努力維護班子成員關系的和諧、同學之間的和諧、師生之間的和諧、圖書館學學術共同體內外部關系的和諧,乃至教師家庭關系的和諧。也正是他和別人相處珍視和諧,努力在他所能參與和影響到的範圍內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友善的社會氛圍,才贏得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較為豐富和平實的人生。
1996年,吳慰慈剛當系主任時,學校給他們分配了幾間辦公用房,當時有人建議改善一下主任辦公室,用以改變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四人擠在一間小房的狀況。但被吳慰慈堅決拒絕了,“大夥都這樣擠在一起,我沒必要和大家不一樣。”他認為既然其他老師們也都是很多人共用一間辦公室,自己沒必要搞特殊化。
他總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他把老師們的需求劃分為三類:職業、學術、生活,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幫助老師們解決困難,每位老師的情況他都心中有數,他常常找他們聊天,幫助他們協調處理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困難。
每次系裏有年輕老師出國時,他都會和他們聊天,告訴他們所要去的學校什麽地方比較強,老師們在那裏應該學習什麽,要聽哪些課程等。“你得讓他帶著任務去,這樣他學成歸來後,才會對系裏有幫助。”而每當這些老師訪學歸來後,吳慰慈都會組織全系老師聽年輕老師的訪學匯報,給予了這些老師們充分的尊重和重視。這樣的安排不僅促進了年輕老師的進步,也對信息管理系的學科建設大有裨益。但是作為主任的吳慰慈因此花去了不少時間。
吳慰慈不僅關愛年輕的老師,對於系裏退休的老師們,他也十分牽掛。系裏有個老教授關懿嫻是吳慰慈的老師,曾經講授過“西文編目”課程,對吳慰慈影響很大,“人特別好,思想特別高尚,我很佩服她”。當時,系裏為主任吳慰慈配置了沙發,吳慰慈卻直接把沙發送給了關先生,自己則堅持坐椅子。
吳慰慈治學紮實,熱愛學生,他一生都在遵循著自己“踏實為學,寬厚為人”的信條,堪稱學中翹楚、師中典範,他身上具有典型的意昂3体育學者的睿智與博大。雖然,他已年近八旬,但依然筆耕不輟,堅持每天讀書學習。他說意昂3体育哺育了他,他應該為意昂3体育多作貢獻。(文/意昂3体育官网離退休工作部特約記者 繆亞敏)
記者手記:
采訪吳老師前,為準備采訪提綱,我們去信息管理系圖書館查閱吳老師的書,信管系圖書館老師得知我們要采訪吳老師非常高興,拉著我們講了很久,“德高望重,謙和熱情”是這位老師對吳老師最深刻的印象。
因為這位老師的講述,我們的緊張感消失大半。而如其所說,吳老師的確是個謙和寬厚的長者,兩次約采訪時間時都一再強調以我們的時間為準,讓我們不要耽誤學業。聊天時,他給我們泡上一杯普洱茶,說可以驅寒。為了帶我們吃頓好吃的,他和師母武醫生提前幾天去試吃了一次,然後才定的餐,而那家餐館離吳老師家要坐三站公交,這讓我們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十分感動。
“做學問要紮實,做人要寬厚”是吳老師在聊天中反復告誡我們的話。在每天都面臨眾多選擇與誘惑,略微有些浮躁的研究生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鞭策。
人物簡介:
吳慰慈,1937年生,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人。1961年7月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學系。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管理系教授,圖書館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管理系主任,信息傳播研究所所長。2005年,被評聘為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全國高校圖書館學基礎課程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第一部圖書館學基礎教學大綱的主要執筆者和第一部示範性教材《圖書館學基礎》(1981年)的主要參與者。一生出版著作17部,發表學術論文320余篇,是多家核心期刊的編委、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專題鏈接:君子誌道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