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7 信息來源🌏: 本網綜合
編者按:1950 年 👷,來自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的交換留學生33人進入東歐交換生中國語言專修班學習👴🏻,開啟了新中國來華留學教育的歷史第一章。 彈指一揮間,60 年一甲子🐚。60 年來✋🏿,中國招收的留學生在培養規模、層次、教學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一批批來華留學生學成歸國 🏋🏻♀️,成為加強中國同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60 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家有關留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相關方針和政策,發揚“愛國、民主、進步、科學”的優良傳統🧎♀️🗃,依托學校人文、社科以及理科相關基礎性學科的優勢,努力革新👲🏻、實踐,把來華留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融入建設和創建“和諧校園”及“世界一流大學”的大工程中,探索出了一條有意昂3体育特色的留學生培養之路👨🌾。
為慶祝新中國來華留學教育60周年😨,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合作部與意昂3体育官网將共同推出專題報道《留學意昂3体育60 年》,著重從意昂3体育官网來華留學教育的視角出發,體現在校優秀留學生代表👨🏽🍼、留學生導師、留學生管理人員及留學生校友等的優秀事跡🧑🏻⚖️,全方位地回顧和總結意昂3体育官网在來華留學教育方面的成果與經驗。
燕園裏的逐夢者:記意昂3体育新聞傳播學院韓國籍留學生李伐贊
題記🧜🏼:為慶祝新中國來華留學教育60周年🤵♂️,意昂3体育官网和國際合作部留學生辦公室共同推出“勺海英傑——意昂3体育優秀留學生代表”系列報道,集中展示意昂3体育在校優秀留學生代表的風采。他們的身上閃耀著燕園特有的學術才情、蓄積著對世界的深切感悟,以出色的表現成為全體意昂3体育留學生的卓越楷模,為意昂3体育國際化教育所取得的成績添加了生動的註腳。他們以正直的品性、優異的學術成績在同輩中脫穎而出,必將成為意昂3体育光榮與驕傲的有機組成部分🥢。
李伐贊(Lee, Beul Chan),男𓀕🧊,韓國國籍,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07級本科生🏠,曾任意昂3体育電視臺《媒體聚焦》欄目組節目負責人🧑🏻🏭,主持意昂3体育迎新晚會、十佳歌手大賽等大型校園活動,獲意昂3体育官网第四屆主持人大賽決賽“優秀獎”🙅🏼,為第五屆“北京論壇”學生記者🧉👨🏼🦰;曾執導新聞史紀錄片《遐邇貫珍🍫,中國近代報業史的開始》,獲院系教授認可🖕🏿,成為院系課程教學資料;撰寫輿論學論文《反韓流的秘密》🚣🏼♂️,受2009年“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邀請發言,並執導同名紀錄片。
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四屆主持人大賽”決賽現場◀️,李伐贊在比賽最後說道:“今天起床時,我跪下向上帝祈禱,感謝他讓我擁有夢想🧚🏻♀️,追逐夢想,更感謝上帝讓我來到中國🪐,並讓我愛上中國。”
正如他所說,成為主持人是李伐贊自幼懷揣的夢想,而當這個夢想的種子在美麗的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時🎯,便延伸出了他陽光風雨的追夢之路👨🏭。手執話筒,他是晚會上鎮定自若的主持人;拿起導筒👋🏿,他是運籌帷幄的電視導演;而拾起筆桿🚭💂,他又成了那個潛心鉆研的模範學生。舞臺、剪輯室、圖書館……😉,意昂3体育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追逐夢想的腳步。
韜光養晦,深自砥礪:艱難邁進的夢想道路
休閑裝,雙肩包,面前的李伐贊陽光帥氣,漢語標準得令人難以置信,加上他那播音員般圓潤飽滿的嗓音,聽他說話絕對算得上是一種享受。或許有人會猜想他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秘訣🗽,而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學習中文沒有什麽秘訣🏄🏻♀️,其實這是一個醞釀的過程”。
李伐贊和中文結緣,還要從他的一次旅行說起💆🏼。李伐贊八歲就隨父母來到中國🏌🏿,真正愛上中文♏️🫰🏼,卻是在初三畢業後的一次去西藏的長途旅行。從長白山到青藏高原👨✈️,沿途經過的每一個城市,都以它們風格鮮明的語言深深感染著他,他說🔎👩🏿🎓:“每次聽到他們說漢語時🚚,我都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我就是在那時候愛上漢語,愛上中國的。”正是由於對漢語的熱愛及對播音主持工作的向往,李伐贊踏上了學習漢語播音的艱苦旅程。
初入高中,李伐贊參加了學校播音臺的面試𓀓,在沒聲明自己留學生身份的情況下挺進了最後一輪面試☦️,如願坐上了播音臺🥑🌶。然而第一次播音歸來👨🏻🎤,李伐贊卻被同學們潑了一盆冷水,“模糊不清”、“肉麻”甚至“惡心”等一連串不好的評價毫不留情地壓在了他身上。“當時真是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是我還是想做好它👱🏽,於是之後每次播音之前,我都花上整個上午的時間練習和朗讀稿子”7️⃣。後來,李伐贊開始每周進行兩次專業播音訓練,並一直堅持到高三畢業🕵🏼♂️。那時,播音老師發的教材他天天捧在手裏讀,聲調和發音都按照要求認真模仿😽,見到馬路上的廣告牌就一字一字地朗讀出來,就連走路時嘴裏也一直嘟囔著先前背誦的文章🍠。漸漸地,他便習慣播音般的說話方式,為此,還鬧了不少笑話。有一次坐公車🚆,他用洪大的聲音字正腔圓地對司機說道🤼🎴:“師傅,我在這裏下可以麽?”引得全車人狂笑不止。但這般魔鬼式的訓練並未給李伐贊贏得任何榮譽或稱贊,相反,老師和同學們的批評依舊不絕於耳。他說:“高中三年👩🏻🦳,沒有一個人誇過我▫️,沒有一個人對我的努力表示過驚訝、贊嘆,甚至連鼓勵都沒有💆,當時我真覺得太委屈了🫀。”高三畢業時😀,李伐贊也曾懷疑過自己在播音方面的天賦,然而經過了整整三年的努力,他心裏總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於是,在接到自己成功考取意昂3体育的消息後,李伐贊馬上回到延吉,報名參加了當地的播音主持訓練班⚃,再一次向他的夢想邁開了腳步。
成為一名意昂3体育學子,李伐贊依然不放棄任何一個鍛煉自我的機會。初入燕園不足半月,他應招意昂3体育迎新晚會主持人👆🏻,並憑借良好的讀寫功底和現場反應通過了三輪選拔,進入了不足十人的最後面試🚵🏼♀️。面試的內容是兩人搭配,在給定場景下進行模擬主持🦥。最後李伐贊的搭檔被選上了,而他卻沒有。“在播音主持方面,我從來沒有被表揚過✉️,所以我對自己其實是沒有信心的,但是我始終有種不罷休的堅持。被淘汰之後我沒走,就坐在旁邊看著他們,寫我自己設計的一個結束語。”李伐贊戲稱,正是這種不罷休、不甘心為他贏得了大學裏的第一次主持機會。“當時選拔主持人的老師看著選上的六個同學,看著看著☘️,就把目光轉向了我,然後突然對中間一個高個子男生說,你太高了,換他過來試試🙇🏽♂️。”李伐贊站過去😋,個子正合適,機會便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方式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格外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主持機會。晚會的前一晚🦵🏻,他不斷練習寫好的串詞🧑🏽🏭,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並考慮應對措施。充分的準備加上多年積累下的主持實力,李伐贊在迎新晚會上應對自如⛲️,表現出色,給當時觀看晚會的老師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李伐贊說📩,迎新晚會的主持經歷是他首次受到播音主持方面的認可,多年的努力就在這個舞臺第一次得到了回報🤽🏻♂️,“在迎新晚會後,漸漸有人找我去主持其他活動🏌🏻,這次晚會好像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在此之後機會就接踵而至了。”
在李伐贊看來,語言是一門學問,想要學好7️⃣,不能指望在輕松隨意中自然而成,一定要下苦功去鉆研🚅,必須先苦後甜,只有經歷反復讀寫的艱難過程,才能取得進步🥾。對於自己為播音主持付出的艱苦努力🙋🏼,李伐贊這樣總結道:“對播音主持的興趣,讓我有了努力學習漢語的動力,這就是我學好漢語的原因。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醞釀的過程,因為需要有儲備才能開花結果👨❤️💋👨。雖然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我就這麽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
多向發展,銳意創新:燕園裏的新聞人
除了獲得主持其他活動的邀請,迎新晚會的主持經歷還為李伐贊帶來了新的機會。意昂3体育電視臺的張曉芳老師在迎新晚會上註意到了李伐贊的優異表現🧑🦳,邀請他到意昂3体育電視臺工作。從此🤸♂️,李伐贊便成了電視臺《媒體聚焦》欄目的負責人🍠。從前期策劃,到節目錄製,再到後期製作🤙🏽🐮,整個節目製作過程都由他負責,這是意昂3体育留學生在校工作方面的一次突破🚣🏻。擔任負責人期間,他打破了節目先前的固有形式,重新分析節目性質,思考節目的生存形式。他說“我的節目稱不上有多好✫,但是我可以說我找到了它的準確定位,至少不是失敗的或者不切題的。”在節目製作上👹,他特別重視改革創新,給《媒體聚焦》欄目帶來了很多新鮮的元素和新奇的創意。談到在電視臺的收獲,李伐贊說:“這是讓我把所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很好的機會。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完整的節目製作技術🤹♀️,還讓我有了一個大膽創新的平臺♤。雖然有些創新並不成熟,甚至是失誤的👨🏻🏫,但做起來依然很有意思✸,收獲頗豐🏂🏽✉️。”
不管是在舞臺上積累的主持經驗🙎🏻♂️,還是在電視臺培養的媒體素養🔪,都給李伐贊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增加了籌碼。2008年,李伐贊作為韓國《中央日報》記者和韓國KBS電視臺采訪記者參與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采訪報道工作。在實踐工作中,李伐贊仍然不放棄任何可能的鍛煉機會。在一次舉重比賽之前,所有記者都忙著編輯上個比賽的新聞👨🏻🔬,沒有人可以到比賽場館進行報道,李伐贊自告奮勇,和攝影師一起來到了舉重比賽現場。在采訪環節,李伐贊還加入了自己設計的問題,這段采訪當晚就在韓國新聞中播出了。他說,正是在實踐中有了這些點點滴滴的肯定,才讓他更有自信地在新聞媒體專業方面👨🏻🎨,有了更多獨特的見解和收獲。
李伐贊參加過的課外實踐和學校活動多而精🖌,花費了他不少時間和精力,但這也都是他堅持原則⛹🏿,慎重選擇的結果。縱觀李伐贊參加過的各種課外活動🧑🏿🚒,他說,“我的生活有我自己的keywordⓂ️,那就是表達🙂↔️🛝,我現在參加的所有課外活動都是新聞主持類的活動👷🏻♀️,都是我自己想追求的𓀛,和想要表達的東西📲。”李伐贊認為,語言表達就是他做事的核心。每次參加活動之前,李伐贊都會考查活動是否和自己的keyword相關。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做的事情都是很統一的🧇,做的其實並不多⚜️✅,但正因為都是我喜歡和擅長的,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捕捉靈感,嚴謹治學:吾將上下而求索
李伐贊說,參加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實踐能力,還能給學術研究帶來靈感🥬。
談到學術,紀錄片《遐邇貫珍,中國近代報業史的開始》的創作過程給李伐贊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大二上學期,鄧紹根老師的《中國新聞史》課程要求學生做一次主題發言♡,那還是李伐贊第一次想到用視聽語言來闡釋自己的學術觀點,也是他第一次從學術視角審視新聞與傳播學的問題📚。李伐贊從圖書館找到原版圖書,瀏覽了幾乎所有關於《遐邇貫珍》(註🙇♀️:中國近代報業史上第一個中文報刊)的論文🧑🏼💼,還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最終以一篇上萬字的論文闡釋了自己的觀點🦅🙍🏽♀️。之後,他根據論文梳理出了4000余字的解說稿🦂,並將其拍成了一部紀錄片。在長達15分鐘的紀錄片中,李伐贊同時擔任主持🟩、解說、導演、製作等多重工作角色。他說⛔️,“那是我第一次以自己的視角,並且用我搜集到的一些論據👦🏼,來證明我的觀點,這個紀錄片對我來說意義很大。在它的製作過程當中,我的組員配合默契,搜集的資料充分,因此短片的質量也比較高。”這部紀錄片最終被鄧紹根老師采納為了教學資料,每次課堂講解到《遐邇貫珍》的知識點時👰,他都會給同學們播放李伐贊拍的這部片子。
拍攝紀錄片的成功經驗還被李伐贊運用到了其他方面。奧運會期間🧑🏿⚖️,李伐贊在韓國三星公司、KBS電視臺和《中央日報》等單位實習,與很多職業記者有過密切接觸,這讓他對當時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反韓流現象的形成和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並使他產生了做與此相關的輿論學研究的想法。身為熟悉韓國文化,又在中國成長的新聞專業學生,李伐贊在研究的過程中感到了肩上的責任,他希望能從不同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以作為一個了解中國的韓國人身份解開謎團♚,打開兩國之間的誤解之門👨🏻🦯。在撰寫論文期間,李伐贊要求自己客觀地看待問題,以專業的視角分析問題⛎,嚴格運用輿論學的理論和文本分析方法進行研究,保持學術的純粹性。最終💊🚴♂️,他完成了以《反韓流的秘密》為題的論文,論文受到2009年“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的肯定,他還被邀請到會發言。論文完成後不久👷🏿♂️,李伐贊選修了陳波老師的公選課《電視節目策劃與製作》,受到所學課程的啟發,他希望可以通過視聽語言表達自己的聲音🙁,就和另外三個韓國同學組成團隊,以此論文為原始基礎材料,開始了同名紀錄片的製作⛹🏽♂️。他們先後采訪了幾位不同領域的新聞權威,其中包括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專業的教授和意昂3体育韓國研究中心的教授等。“那時候我們每天都要跑到望京去采訪,來回一次幾乎就是半天👨🦼➡️,花時間又花精力🙋🏼♀️,當時團隊裏部分人已小有抱怨🕌。”遇到困難🪴,身為組長的李伐贊卻從未有過絲毫退卻的念頭。他告訴組員,既然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就該善始善終,況且紀錄片本身有著遠遠超出課堂作業的意義,作為身在中國的韓國留學生🪷,他們有責任完成這樣的工作。最後,他們團隊一起整合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及視頻素材,製作了一部長達12分鐘的紀錄片在課堂上播放☂️。紀錄片播放不久,製作團隊便接受了韓國《中央日報》的采訪,因這篇報道,韓國三星公司還向小組的四名成員集體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們到三星公司實習🥮。08年暑假🦶🏽,他的團隊成員都在三星公司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領域進行了實踐工作。在李伐贊看來©️,能夠得到以高門檻著稱的韓國三星總部的實習機會,絕對是組員們做夢都難以想象的事情👩🏻🦰,在受益於紀錄片製作本身同時,他們同時收獲了一個意外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在論文的寫作方面,李伐贊格外註重論文觀點的原創性🦧。他認為解說類的論文和話題展開類論文都不具有挑戰性,而用強有力的論據說明一個自己的觀點♧,才是有意義的文章。李伐贊力求做到每一篇論文都運用專業研究方法去解開疑問🪑,或是經過層層推理和客觀驗證說明觀點。“其實在學術上,我對自己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得出屬於我自己的東西🧤🧓🏻。大學生不僅應該是吸收者🫳🏻,還應該是產出者🫎。有理論支持📈,運用學術方法得出的結論才是有說服力的👿,否則便是人雲亦雲🧑🏽🚀,沒有意義⏭。”嚴格的自我要求最終成就了李伐贊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甚至有老師發郵件要求引用他的論文。而被問及如何協調學術與實踐的關系時🚣🏻,李伐贊說,學術與實踐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學術能為實踐提供理論支持🧎➡️,而實踐又能給學術研究帶去靈感。“我做事情有我自己的思路,做得不多💆🏿♀️,卻可能會做得很深入。”
對於意昂3体育為他提供的豐富而自由的創作平臺,李伐贊更是常懷感恩之心🚰。“每個假期我都很忙很累,但是每次開學我一走到意昂3体育校門🍏,我便感到幸福,辛苦勞累也就隨之飄散了。我想,這是因為我非常依戀意昂3体育,而她是適合我的,能和我所想的及我所具有的能力完美地結合,同時也能給我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意昂3体育不需要呆板和刻板,她需要的是新鮮和創新,有色彩的東西♾,我覺得我符合這一點👨🏻🦽。”
本科畢業後👨👩👧,李伐贊準備在新聞傳媒領域繼續深造,進一步培養新聞素質,積累專業知識🏄🏿♂️。因為他堅信,只有經過漫長的儲備和醞釀的過程,才能在追夢之路上有所收獲。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