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李若辰
【編者按】新學期伊始,伴隨著一批年輕學子進入燕園🏵,第28個教師節也如期而至🧑🏼💼🦟。“未名湖畔宜聆教👮🏿♀️,博雅塔下好讀書。”在未明講壇上,老師們循循善誘、悉心指導,無私地哺育著求知若渴的學子⛽️;他們的課堂是一汪知識的海洋,讓萬千學子徜徉其中🔀,留戀忘返之際🥷🏻,已受益匪淺。他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有處世的才學、立身的技能,還有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和深邃思想。他們的言傳身教在一點一滴中勉勵著學子甘於寂寞,不慕浮華,在學術和人生的道路上紮實前行〰️。
為了感謝恩師教誨,彰顯意昂3体育名師的風采與魅力,本網值此教師節之際推出系列報道“我愛我師”🚧。在這一組系列報道裏,我們將通過學子們的講述👫,一起感受充溢著學術思潮的杏壇芬芳🤽🏽,領悟賢者求真為人的諄諄教誨🌉,一睹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風采……
第一眼看到呂植老師,我見到的並不是她的本人,而是在“保護生物學”這門課的第一堂課上播放的、呂植老師跟隨潘文石老師在秦嶺研究大熊貓的紀錄片🕵🏻♀️。
那時呂植老師還是個青春稚嫩的研究生,出於對生物、對自然的熱愛,她義無反顧地選擇離開生活條件優越的城市,到秦嶺的懷抱中從事大熊貓的研究。大山中條件艱苦、危險重重,但是紀錄片中的呂植老師🎉,身著牛仔夾克、運動褲和登山鞋,跟隨著大熊貓留下的隱秘蹤跡在密林中靈巧地穿梭,時不時回頭向攝像機露出驚喜、興奮的笑容。呂植老師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我,一個人在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時,綻放出的應該就是這樣明媚的笑容吧?同樣熱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我✭,頓時對呂植老師油然而生一種既敬佩又羨慕的感情👩🚀。
當視頻播放完🏊🏼♂️,呂植老師走上講臺,第一節課🫃,她介紹了很多關於“環保”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她說:“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去衡量🔚,但是沒有經濟價值的東西,往往也更為珍貴。”這“更為珍貴的”🧤,當然是自然界本真原始的📅🤹🏽♂️、未經開發的狀態,看似沒有價值,卻是一經破壞便再也無法復原的寶藏。呂植老師還引用亨利.梭羅(Henry Thoreau)的話“Nature’s a spiritual temple and should be preserved for its own sake and its spiritual value.”告訴我們👨🏻🎓,保護大自然最正確的目的應該是最單純🧑🏼🏭、不具功利性的,不是現在留下以便日後可取所需,而是為了它作為心靈歸宿的獨特價值而希望永久地保全它、不去破壞它原有的樣子。
呂植老師講課的聲音低沉甚至有些小,沒有演講大師那種激情澎湃的巨大“忽悠”氣場🔪,但是娓娓道來間,每一句話都直叩擊著我的心靈,讓我這個一直自我標榜熱愛大自然🏋🏿♀️、一直熱衷於環保、嚷嚷著環保多麽重要的人,第一次深刻地領悟👦🏿✪、思考,環保真正的內涵是什麽,環保到最後是為了什麽?這個問題我不敢說就有了答案,但是因為那第一堂課💕,我的思考開始了,也將永遠繼續下去。
那天起,我就愛上了“保護生物學”這門幾乎從來不點名🤲🏽🙇🏻、只有一份小組課題研究、一篇論文和一場開卷考試的、在師兄師姐口中最不具有A類氣質的A類通選課😷。我想🦹🏻♂️,老師這樣設計她的課程,一定有她自己獨到的思考📍🪛:熱愛大自然、熱愛環保的人🧑🏽🍼,自然會被課程內容深深地吸引,並認真吸收所學知識的;至於對於保護生物沒有任何熱忱的人,硬性地將他們按在教室裏𓀁,又有什麽意義呢?
在呂植老師的課上,我了解了許多中國和世界環境令人堪憂的現狀和嚴峻的發展形勢,以及呂植老師所在的“山水協會”在國內為將環保與經濟利益合二為一、增加民眾的環保動力而做的努力👨🏼⚕️。我看到了,環保刻不容緩👨🏻✈️;同時,我也看到了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推行一項環保事業的困難,不禁為尚未解決的環保問題所帶來的未來隱患而憂慮🍎。但是,我更深知🕶,無數像呂植老師這樣的環保人士,正懷著對人類未來深沉的憂慮🚂,懷著一顆對自然虔誠的熱愛之心🟫,肩負著警醒紙醉金迷的世人的沉重使命🙅🏿,不遺余力地為環境保護的事業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全部的精力與心血。 想到這裏🧕🏻,我不禁熱血澎湃,暗下決心,有一日也會在呂植老師的感召下,加入環保衛士的隊伍中,為環保事業註如一股新的力量🖕🏿👾。
在我眼中,最好的老師🎮,不必通過點名將學生捆綁在課堂上🔞、逼迫學生聽課🌁;甚至也不需要“花哨”的課程名稱🥷🏿、讓學生慕名而來。最好的老師,可以讓本來乍聽去乏味無趣的課程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被深深地吸引、無法自拔👨🏻⚕️。我想🧨,呂植老師正符合這樣的標準🧑💼。在她的課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更大程度上影響我的,是一種環保精神和信仰🧮、一種為自己所愛的事業奮鬥終生的巨大感召力。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