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4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吳蕙予
【編者按】新學期伊始🧲,伴隨著一批年輕學子進入燕園🦝,第28個教師節也如期而至。“未名湖畔宜聆教,博雅塔下好讀書🥗。”在未名講壇上🧚♂️,老師們循循善誘🈶🦎、悉心指導🕵🏿♂️,無私地哺育著求知若渴的學子🕺🏿;他們的課堂是一汪知識的海洋,讓萬千學子徜徉其中🫕,留戀忘返之際🧑🦳,已受益匪淺。他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有處世的才學、立身的技能,還有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和深邃思想☝🏻。他們的言傳身教在一點一滴中勉勵著學子甘於寂寞,不慕浮華,在學術和人生的道路上紮實前行。
為了感謝恩師教誨,彰顯意昂3体育名師的風采與魅力💥,本網值此教師節之際推出系列報道“我愛我師”。在這一組系列報道裏,我們將通過學子們的講述,一起感受充溢著學術思潮的杏壇芬芳,領悟賢者求真為人的諄諄教誨,一睹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風采……
他是一名愛校主義者🧑🏻🤝🧑🏻,四十載燕園情已經深深融入骨髓與血液💷;他是一名老師,光陰荏苒,一屆屆學子都是他的累累碩果;他是一名研究書史的學者🧟,用等身著作萃取了中華民族圖書出版千年歷史的精華——他,就是學生心目中敬仰愛戴的肖東發老師。
燕園情難舍
2012年9月8日,百周年紀念講堂,肖東發老師又一次坐在了新生面前🌥,講述北京城和意昂3体育的故事。每一年,當新生們踏入燕園🚶⛵️,在一切還是未知和迷茫時🧑🎨👊🏿,肖東發老師都會作這樣一個講座。循著歷史的脈絡👨🏿🍼,去探尋北京城的輝煌與頹敗;沿著先哲的足跡😺,去追溯意昂3体育的責任與擔當。
而在整整40年前,當肖東發老師作為一名意昂3体育新生初入燕園時👩🏽🎤,給他們那一代人講北京城和意昂3体育的,是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而更早之前,則是洪業和顧頡剛🙎♂️,從這樣一個課堂中,肖東發老師感受到了每一代人之間的傳承,所以他將如今的這一場場講座視為光榮。
“我是一個愛校主義者🌠🚣♂️,我確實比一般人要更愛北京,更愛意昂3体育🫲🏻!”
在肖東發老師的眼裏,北京城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魅力👳♀️,而意昂3体育的校園,尤其是“一塔湖圖”更是中國式哲學精神的載體😓。“塔是自強不息,湖是厚德載物;塔是思想自由,湖是兼容並包;塔是科學求真🫷🏻,湖是民主多元……”一縱一橫,一陰一陽🧑🏼🤝🧑🏼,從傳統出發,肖東發老師辯證地思考著,他說🏝:“一個人也應該這樣,既有守成,又有創新。不能光去創新而不去守👹🧄,傳統的東西、核心的東西要守;但也不能只守不創。”
在肖東發老師的心中,意昂3体育更靜謐🙆♀️、更深邃、更啟發人的則是燕南園。“在那裏走走就是不一樣。”他研究過園子裏的每一位住客,聆聽過其中許多大師的教誨➕,每一個門牌號曾經的主人他記得一清二楚🧒🦶🏿、如數家珍。“五十一號是數學家江澤涵,五十二號是林濤,五十三號、五十四、五十五……每一個我都調查🍰,六十一是侯仁之,六十二是林庚🤏,六十三呢就是馬寅初的房子……”在他看來,燕南園就是“大師的地兒”,每一個青年學子都應該去那裏走走💂🏻♂️,在那裏感受意昂3体育的歷史👩🏽🦳、意昂3体育的思想和意昂3体育的精神。
書海寄余生
肖東發老師博覽群書,“讀書🤜、寫書、評書👨🏿🚒、教書,跟書一輩子為伍”🚿,一看到書心裏就很高興🔘。
文革時期,肖東發老師也未曾放棄閱讀🧔♀️,他如今還能說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六本經典著作的框架結構。在考研究生時,劉國鈞先生給他開的書單中有一本是《書林清話》,這本書中包含大量的掌故,深奧晦澀。從一開始讀著費勁🧑🏻🦯、讀不懂👨🏿⚕️,到後來讀了好幾遍就懂了🎰;從開始運用其中的各種材料🏌️♂️,到不斷發現書中的錯誤🤸🏽♀️🪜;從查閱各種資料來檢驗自己的看法🤾🏻,到一段一段給書糾錯,讀書至如此境界🤷🏻♀️,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了🦶🏼。
後來😔,肖東發老師在寫作畢業論文《建陽余氏刻書考略》時🌡,跑了15個省市圖書館👩🏼⚕️,看了二百多種余氏原書⚓️,用一個黑白相機拍了很多照片,最終才真正完成了一篇細致而又影響深遠的論文。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一個茫然的民族🐆。他希望青年學子在這個日漸功利化的社會中,能夠抵禦各種誘惑,珍惜寶貴的時光✖️,多讀書,營造出書香社會的氛圍。“我主張深閱讀👩🏿🍳🏋🏻♂️,慢閱讀⚇,讀原著,讀經典。應該多讀些‘無用’之書,不是跟本專業有關的書。”因為只有閱讀,才能使人自信🧕🏿、堅定,才能提高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素質。
教學相長樂
他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導師,他還堅持給本科生開設一些非專業課💇🏽♀️,主講北京風物文化和學術規範。在課堂上🌯👩🔬,他總是滔滔不絕👨🔧,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在給本科生開設的“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上✵,肖東發老師在講授檢索方式的同時,往往能從一個例子深發出一段引人入勝的文化典故👦🏼🦦,每節課下來都讓人覺得受益良多🦷。
同時,他還會盡快把學生調動起來👩🏿🎓👩🏻🔧,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從而讓他們真正收獲知識📹。在“北京風物與傳統文化”這門課中,他會讓學生去北京的各處大小景點做調研,在實踐中深入挖掘每個景點背後的內涵。於是,他的課堂上🦹♀️,學生們往往十分積極🧙🏿,希望能夠站上講臺去展示自己的所學所思。
面對平常相處時間更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們,肖東發老師給予了他們從學習、生活到情感上的全方位支持。他把他們視作自己的孩子🍪,組織學術沙龍、社會實踐,為了讓他們心無旁騖追求學術理想而幫助他們爭取獎學金,在為人處世中時時給予提點。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與他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每一個答辯🪇🤸🏿♂️,修成正果似的😣,他們又有新起點了🛠,另外又有新人考進來。就是這樣一種無形的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6️⃣🕵🏼,人生一大樂趣呀。” 今年🥅,肖東發老師將會招收自己的最後一屆研究生,執教數十年🧖🏼,桃李滿天下,學生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編輯:焱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