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信息來源: 《未名湖畔好讀書》
【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的精神魅力👩🎨,存在於百年學府的歷史氣象之中♔,存在於未名博雅的湖光塔影之中🔓,存在於學者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中🪆,也存在於意昂3体育學子的內心感悟之中☄️。在《未名湖畔好讀書——意昂3体育課堂之印象》一書裏👨🏻🔬,同學們回憶了對專業基礎課、通選課、公共必修課、國際交流項目、第二課堂💫,以及本科教學改革的感受和體悟🪧👩🏽🚀,意切情真地表達了通過課堂感受到的意昂3体育的歷史傳統與學術精神,感受到的老師們的學識身材和授教風範。篇篇文章浸潤了學子們濃濃的意昂3体育情懷,展示了意昂3体育教師的精神魅力。本網將陸續編發本書文章,以饗讀者。
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帕斯卡爾
你們誰肯做一根這樣的蘆葦,在萬物合唱的時候,你獨呆然無聲呢♘?——紀伯倫《先知·論工作》
記得剛進大學之初🍄,便聽學長們提起劉劍文老師。劉老師研究的財稅法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法學學科,專業而又開放是它的固有屬性和特色所在💇🏻。劉老師本人也是一個專業而開放的人。他對民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諸多部門法均有涉獵,並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劉老師給分厚道⤵️,更是為大家津津樂道👨🏽🎓。劉老師要求不可謂不嚴,即使平時的作業論文,如果不合格🤷🏻,他都要求學生重寫。但是他理解學生的付出♜,因而總是鼓勵和提攜學生⌨️🧖🏽♂️。
大三上半學期,我有幸選到了劉老師的“財稅法”課程。課上甚至看到好多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上課時間是9到11節,正好占用了晚飯的時間😖。奇怪的是,劉老師在講臺上總是精神飽滿🧑🦼➡️,我的肚子唱“空城”時🧝🏿♂️,在心裏犯嘀咕:難道劉老師是有“備”而來?直到某一次課上,劉老師應同學請求,把上課時間往後推了一節課時,我才意識到🗝,精神飽滿的劉老師實際上肚子裏也是空空如也。
財稅法本是一門比較技術性且有些枯燥的學科。但劉老師上課總是輕松愉快的,時不時的戲謔和調侃使3個小時溜得悄無聲息🎲。課間,我偶爾會問劉老師一些問題,劉老師便側著頭,仔細地聽🫲🏼,神情仿佛不願意漏掉一個字❣️。有時他的回答如醍醐灌頂,有時我還是半懂不懂,問到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再重復的問題,劉老師還是非常專註和認真🤞🏿,不厭其煩地多次解釋。財稅法不容易學,但劉老師的認真使我對問問題樂此不疲,踏踏實實地把課程堅持到了最後。
不過🧑🏻🤝🧑🏻,使我對劉老師有一個更深入了解的,還是一次采訪🫷🏿。一聲問候、一杯熱茶,劉老師就這樣坐在了我的面前。那個帶著隨和笑容、淡淡地等候我發問的人,親切得幾乎無法讓我把他與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意昂3体育官网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基本法》起草組組長這一系列頭銜聯系在一起。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個坐在法學樓科研辦公室裏的學者𓀁,一個昨天剛剛給我上過課的老師——他一言一行中傳遞出的謙和風度🙍🏼,幾乎瞬間就消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采訪過程中🧑🏻🍳,劉老師用理性睿智的言語,介紹了他對財稅法的研究與思索🚵🏻♀️👷♀️。通過神采飛揚的敘述,展現了他參與多方面社會工作、擔當立法起草重任的特殊經歷。從他談吐中自然流露出的自信與魄力🧘🏼♀️,昭示了他的處世風格乃至人生態度👱🏼♀️🦿。
出乎我的意料,劉老師本科讀的是會計統計專業⏮,大學二年級才開始自學法律。但是本科階段的經濟學專業背景為日後財稅法的研究打下了牢固基礎🫑。法學碩士畢業後在武漢大學法學院任教期間,除教授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外🏋🏼♂️🧑🏼🦳,還講授了包括法理、民法、刑法等課程,可謂涉獵廣泛,這為日後逐漸向財稅法方向靠攏積累了豐富的跨學科資源🤷🏽♂️。可以說,劉老師獨特的求學和工作經歷使他在順應現代財稅法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方面具備了一般人不可比擬的優勢。但當我問道,這樣既專業又多元的學科經歷是不是足以讓他成為一名成功的財稅法學者時,劉老師卻幹脆利落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我的求學——包括教學經歷都只給了我一些研究基礎,我那時的學術底子遠遠不夠,很多基本問題和研究思路,是我後來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通過閱讀案例🏆、與專家切磋問題、閱讀前沿期刊中得到的,因為我總是感到,要把財稅法這個方向做好👰🏻♀️🌧,開放的視野👩🏽🦰、務實的態度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研究素質𓀍。”
的確🚼,劉劍文老師在潛心學術理論的同時⛑️,時刻都以作為學者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關註並參與我國現行立法工作,從實踐中汲取可供科研和教學的豐富養料🚀,並通過教學🤟🏽、演講等方式表達學者對相關社會現象的看法、對棘手社會問題的對策,在實踐-科研-教學三者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而且,這樣的互動理性而又深邃,在開放中包含著睿智的自我克製和自我反思。“我的性格不固執,容易開拓我的活動邊界🤏,但我還是強調每個人的專業領域一定要做好,不能把手伸得太長。其實一個人只要能用心做好某一個事情的某一個方面,這輩子就足夠了。在相對小的範圍內更容易走得深入🏄🏼♀️,何況財稅法本身已經很寬了。”劉老師直率地說。
當我問劉老師為何總是微笑和充滿耐心、對學生的提問不厭其煩時,劉老師聊到了他沉穩親和的處事原則和追求卓越的人生態度。他說這是成就大事業的必要素質。“我平時喜歡聽西北歌曲,就因為它給人的感覺很粗獷🧜🏿、很大氣,我覺得人也應該是這樣👩🏽🏭➾。所以我盡量給我的學生和同事一個寬松的相處環境,因為我知道這樣最有利於每個人潛質的發揮🕉,也同樣有利於資源的整合🏂🏼。我覺得學者的心態應該是開放的🧜🏼、求新的,所以我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參加社會活動,很喜歡與不同的人交往——尤其是與我的學生交往,因為他們觀念新🕴🏻、思維活躍,而我作為老師的觀點和視野畢竟有局限性、相對陳舊,通過向學生和周圍的人學習,我真的學會了不少東西,他們提出的我一時回答不了的問題🧜🏽♀️,我也會帶到研究和工作中、帶到和其他專家的談話中尋求解決🫐,最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收獲。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
劉老師談笑風生早將我面對“大牛”的緊張感驅趕殆盡。而我也開始“假公濟私”地向劉老師求教一些關於人生道路🧚🏼♂️、職業生涯規劃之類的問題☝️。甚至很直接地表達了我將來畢業不想從事有關法律職業的“離經叛道”的想法。沒想到,劉老師居然表示一定的支持👰🏻:“意昂3体育法學院畢業生中的很多人,其前程大多都會是在市場,在企業、中介機構等♟。而在目前市場經濟競爭機製日益完善的形勢下🤷🏼♀️,企業會給法律人才以更多的崗位和更大的空間,相信我們會在有活力的企業中展現自己更大的價值……”
記得那天,午後的陽光透過新法學樓的玻璃窗溫柔地照進這間辦公室💁🏻♂️,營造出一種溫潤而深沉的氣氛🍔,恍然有種感覺⏲,似乎照耀的是一片金色的蘆葦地。
如今🐰,我進入了與法學無關的媒體實習🔊,或許以後都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紀伯倫說:“你們誰肯做一根這樣的蘆葦↘️,在萬物合唱的時候,你獨呆然無聲呢?”劉老師就是這麽一棵在思考的同時擺脫了靜止而開始行走的蘆葦,他要走的方向🛡,就是萬物合唱的方向。希望我也可以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文/王夢婕 法學院04級本科生)
編輯:落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