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人物
樓宇烈: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與西方文化相比,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中國的文化不是靠一個外在的神或造物主,而是靠人自己道德的自覺和自律,強調人的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中國家庭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維護都是靠人的道德的自覺和自律。這就是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中國文化有兩個優秀傳統。一個是“以史為鑒”,一個是“以天為則”。
“以史為鑒”強調歷史經驗的重要性。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歷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統、最完備的,中國有二十四史或者說二十五史,還有很多野史或輔助性的歷史資料。中國每個朝代等到政權相對穩定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製禮作樂,第二件事情就是修前朝的歷史。中國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過“以史為鑒”總結出來的,是這個傳統的一個成果。
“以天為則”的“天”不是簡單地指天空的天,也不是一個造物主的天。天的含義很豐富,是自然而然的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重點就在於人不是聽外在的力量、命運主宰的,不是做某一個神的奴隸,而是要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所以,中國文化非常強調修身。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認識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實踐上提升自己。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點。其核心就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以“德”為本,而不是外在的“天命”。人不能成為“天命”(神)的奴隸。而為了保持和不斷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須防止物欲的引誘和腐蝕,人也不能成為物的奴隸。
我曾對中國文化這一以人為本的人文特色做過一個簡單的描述,即:“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中國的文化中,強調人不能做神的奴隸,也不能做物的奴隸,而要做人自己,保持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和能動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狂妄自大,去做天地萬物的主宰,反而要人們虛心地向天地萬物學習,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這就是中國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優秀思想。“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結合,保證了中國文化中的人本主義不可能異化為“人類中心主義”。
縱觀近幾百年來的歷史,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社會)的關系、人自身身心的關系,日趨緊張、惡化,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丟失。因此,現在亟需重振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而拋棄異化了的“人類中心主義”,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主義”、“科技萬能”等思想。正確地闡釋和弘揚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的真正意義和精神,將它貢獻給世界,是當前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任務。
(樓宇烈,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本文摘自北京論壇2014主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