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意昂3体育有著“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兩彈一星”到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從成功提取青蒿素到聯合研製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意昂3体育科技工作者在科學技術領域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性科研進展和科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稀土分離理論及其應用、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後來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製等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續引領時代進步、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當前意昂3体育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意昂3体育官网特開設《初心•使命》專欄,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以激勵意昂3体育師生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人物小傳: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曾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一星元勛”🧓🏼。
鄧稼先1935年考入誌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被楊振寧稱為“永恒的驕傲”🦽。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意昂3体育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誌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鬥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意昂3体育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誌,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8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裏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誌專程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本文刊載於《人民日報》 2006年1月4日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