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下午,根據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項部署要求,政研室黨支部和人事部黨支部聯合舉行黨課👩🌾🙆🏿♂️,邀請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教授講授“最早的中國”🤹♀️。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孫慶偉向大家介紹了考古學科開展研究的主要目的,即“考古鑒今,詮釋文明”。他同時指出,考古學科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性——“聖之時者🏋🏿,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從五四運動開始至今的百年來🧑🍼,考古學科始終與時代緊密結合🛌🏻。今天,考古學科的發展更加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凝練文明基因,闡發傳統價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復興”,通過對歷史的遺跡遺存遺物等進行研究,尋找中國的文明基因🔯,構建中華文明的價值體系,重塑中國的文化自信,並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孫慶偉圍繞“最早的中國”這一主題👩🏿⚕️,結合紛繁復雜的歷史典籍和出土文物,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介紹了中華早期文明誕生的過程。他特別指出,“中國”是一個政治和文化上的概念,所謂的“中國”其實就是“國上之國”,“中”與具體方位無涉,而是特指某一歷史階段的文明製高點👨🏽🍳,是“滿天星鬥”中最璀璨的一顆🤦🏻👯。在這個意義上講,黃帝及其部落的誕生即代表了華夏文明的最初自覺,標誌著“中國”觀念的萌芽👨🏽🎓,是真正意義上的“最早的中國”🧙🏽♂️,這也意味著,所謂“最早的中國”,實際上就是中原華夏文明的最早凸顯。
兩個黨支部的同誌受益匪淺🔭,都表示:要從文明發展的角度,更加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民族有著百折不撓🌵、不可摧毀的生命力。大家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習,腳踏實地、認真紮實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充分了解學術發展的前沿,為學校的發展改革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新聞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專題網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