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進典型

    王京生:無影燈下的人生

    個人簡介:王京生💆🏿‍♂️,1937年5月出生,遼寧遼陽人,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1955年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60年畢業後到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工作,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歷任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心臟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及北京市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學術委員等職務。

    20世紀50年代初,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曾想要做一名教師🔹。高中畢業前夕,學校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我被分到去醫院的組裏💐。當時社會上對醫生這個職業很尊重⚁👨🏽‍🍳,醫生被譽為人體的工程師。因此,我很想選擇老師和醫生這兩個職業,後來機會來了,幸運之神降臨了我🧔🏽。

    1955年是我個人命運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那一年我18歲🪷,通過參加高考,我考入了北京醫學院(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是它的前身)醫療系。8月底我從外地來到了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來到城外的北京醫學院。校園裏的一切是那麽新鮮、歡樂與欣欣向榮,那朝氣蓬勃的氣氛深深地打動了我這個年輕學子的心🎅🏽,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和人民🏄‍♂️。

    第一次參加國慶遊行

    在北醫學習的時光是很充實的🚎,有全國知名的一級教授親自授課👰🏻‍♀️,他們之中有解剖學蘇醒教授👩‍🎨、生理學王誌均教授👩🏼‍🚒、生物化學劉思職教授等。學生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醫學基礎知識🟨。剛開學不久,就迎來了1955年慶祝國慶的任務。同學們又開始學習跳集體舞和準備慶祝國慶的活動✊🏻。

    我清楚地記得,10月1日的清晨🤾‍♂️,校園裏早早地歡騰了起來❎,女同學們穿著光彩奪目的花衣裙,大家登上來接我們的斯柯達大轎車向城裏駛去。那時北醫所在地的塔院鄉被稱為“城外”,學校的周邊被稱為“八大學院”區,周圍布滿了農田和菜園。北醫的西什庫菜園學生宿舍被稱為“城內”🧑🏻‍🚀。大約7時許💔,全體參加遊行的同學在菜園準時集合。人人手中都拿著彩紙小旗和鮮花🐤,列隊完畢🚞,開始向遊行集結地南河沿大街進發🧑🏽‍🚀,街道上各色人流隊伍既充滿歡樂又井然有序。10點整,從擴音器裏傳來了天安門廣場慶典的聲音🏊,《歌唱祖國》的雄偉歌聲一遍遍地播放著,閱兵大約進行了一個小時,群眾遊行就開始了。

    經過觀禮臺下金水橋時👩🏿‍🎤,看見國家領導人站在城樓上向遊行的人們招手時,大家興奮的心情達到了頂點,一遍遍地呼喊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人們邊喊邊走👨🏽‍🎤,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西長安街。大家都想走慢些,在廣場上多停留一會,但隊伍的洪流不停地推著你向前走,誰都停不下來🧏🏼‍♀️。下午5時,我們再次向天安門廣場進發,準備參加入夜的狂歡。隨著音樂和歌聲,各學校的人們在廣場上圍成圓圈一遍遍地跳著不同的集體舞。當夜幕降臨🧏‍♀️,歌聲、歡樂聲響徹整個廣場的上空。晚8時,各色禮花放起,人們歡呼著、跳躍著……可惜那時我沒有照相機,未能留下照片。

    經過了整夜的狂歡,直到東方的天際映出朝霞,廣場上的人們才漸漸散去。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的國慶遊行🏌️‍♂️🧑‍⚕️,雖然過去了六十多年🧚🏻,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時的景象。以後的“五一”和“十一”遊行,我又參加了幾次,但是1955年的國慶遊行始終令我銘記在心。

    初到人民醫院

    1960年秋,我從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被分派到位於白塔寺的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外科學習工作。我從住院醫師/助教做起🙇,歷經住院總醫師、高級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任醫師/教授。在長期的醫、教🧏🏼‍♂️、研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人民醫院的老精神、老傳統對我的影響。前輩們的教誨與帶領幫助,使我受益匪淺。我在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工作20年🧑🏻‍🦼,胸外科工作3年,後又轉到心臟血管外科工作20余年。現在我雖然已經退休,但還未離開我熱愛的外科醫師工作,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盡我所能奉獻我的知識和經驗。

    在我做住院醫生的時候🧑🏿‍💻,人民醫院實行住院醫生24小時負責製,每周只休息半天。住院醫生白天黑夜全部時間都得在醫院內🧝‍♀️👶🏽、在病床前,要觀察患者病情、參加手術治療🅰️,隨叫隨到。當時大家都住在醫院的宿舍樓內🦶🏼,生活工作都很方便,一心想的是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及如何盡快學習繼承前輩的技術和經驗。那時醫院在培養青年醫師方面強調要打好“三基三嚴”的基本功,尤其在手術的操作方面:如手術器械的使用🔰,怎樣拿止血鉗🦸、如何用手術剪刀等,一招一式都有具體要求。至今我還深深地記得,有一次在黃萃庭主任帶領下,從早上開始,我在手術室一連做了五臺手術🤱,歷時20余小時,結束手術時東方的夜空已泛起了曙光。

    畢業後的第一年我是在普外輪轉,當時普外科在病房三層的西頭,被稱為八病房,有床位50余張✴️🧑🏽‍🌾;第二年輪轉骨科(6個月)、胸外(3個月)、泌尿外科(3個月)🚢,還要去門診和急診輪轉。

    我做完兩年半的住院醫師之後,1963年年中被遴選為外科住院總醫師。住院總醫師的工作職責是協調全外科的手術安排並參加常規手術及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每天下午5時要帶領值班住院醫師巡視全部外科重點病人,還要擔負白天急診室的復查工作🧔‍♂️,從晚6時到早8時做急診室一線醫師📪。如有急診手術🙇🏿,還要親自上臺手術🤙👨🏽‍🚀。我記得時間最長的一次,是連續上了三個月的14小時的大夜班👩🏻,被訓練成電話一響就直奔急診室🙅🏿‍♂️,處理完病人情況後,倒頭便睡,處於日夜不分的狀態👬🏼。通過這種魔鬼式訓練,我在獨立處理急腹症、創傷外科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繁重的工作雖然讓人很累,但這些經歷也讓我終生獲益🌤。

    在做住院醫師期間👇🏿,我還脫產專職教過兩屆學生的外科總論和系統外科。教學讓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了很多積累和提高,豐富了我的經驗💂🏿。我還有兩項手術記錄至今未被打破:一是闌尾炎手術🙏,從切皮到縫合完😕,我僅用了8分鐘(病人是學生輔導員劉某);二是針刺麻醉下做胃大部切除手術🥐,共完成了60余例👰‍♀️。

    五年住院醫師的工作👲🥁,為我以後的工作和道路打下了穩固堅實的基礎。可惜這種培養人才的方法,到1965年後未能持續下去♏️。

    創建人民醫院心臟外科

    我人生的另外30年是用在了人民醫院心臟外科的創建與發展工作上。

    20世紀80年代,百業待興、人心思變,全國人民都想盡快地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的國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全面改革開放,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當時北醫系統各附屬醫院只有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的名醫林傳驤教授和馬萬森教授分別在第一附屬醫院和人民醫院工作。心內科的技術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但是卻沒有相關外科(心臟外科和神經外科)與之配合♛,這種情況被戲稱為北醫“無心無腦”或“心腦不全”🧑🏽‍⚕️。其實很久以來🧚🏻‍♂️,北醫的各級領導都想改變這種狀況。因為心臟外科代表了臨床醫學的前沿水平🕌,當時我國各醫院進行三級醫院評定時👨🏼‍🍳,要求三級甲等醫院必須要有心臟外科。

    在這種背景下,各醫院建立心臟外科就成為必然之勢。當時北醫的老教務長、校長馬旭同誌帶頭多方奔走,聯系國外機構。最終派出了北醫的第一支心臟小分隊前往美國“太平洋醫學中心”學習進修。這支小分隊由11人組成💚,人員由三個附屬醫院派出。原計劃是這支隊伍回來後便組建北醫的第一支心臟外科的專業隊伍,最終還是由各附屬醫院自立門戶🧛‍♀️,各自獨立建立了心臟外科並開展工作,這樣走過了30余年👩🏿‍🚒。

    回顧這30余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飛躍發展的時期💁🏼‍♀️♤,各行各業都達到了歷史上最好的階段,人民醫院的心臟外科也如嬰兒一般🙎🏼,從最初的呱呱落地𓀄,蹣跚學步🤽🏿‍♂️,逐漸成長,發展壯大🏉,一直走到了今天🧗🏻。這是經歷了兩三代人前仆後繼✭🏌🏿‍♀️、努力奮鬥的結果。今天我來回憶這30余年的歷程,感到格外欣慰。

    1983年我從美國回到了熟悉的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一切又回到了老樣子✝️。要開展心臟外科手術比登天還難👩‍💻,沒有病房🤗、沒有設備🙎🏽、沒有人員,總之什麽都沒有🧑🏿‍🦲,一窮二白。我邊在胸外科上班邊學做了很多胸外科的手術。1984年人民醫院訂製的第一臺體外循環機終於到貨了🏮,於是開展心臟手術的問題又被提上了日程。

    首先從組建班子開始🧚🏽‍♂️。1984年中期,我前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進修學習♡🧗🏼‍♀️。心臟外科是非常難學和風險很高的學科🎊,只觀看是學不會的🎄,必須在實踐中學習🔘。為此我這個半路出家改行的普通外科醫生來到阜外醫院後🤹,就從住院醫師學起,接病人、寫病歷🛠、值夜班,就像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一樣,不過那時我已快50歲了,出家改行似乎有點晚🤵‍♀️,但是為了醫院心臟外科的事業,我一如既往向前進不後退🩷,迎接了一個個挑戰⛩,克服了一個個困難。

    在阜外醫院經過了將近八個月的學習之後,為了能在北醫系統首先開展體外循環下做心直視的心臟手術,我們全組人員於1985年5月臨時回到醫院。我們先在辦公室內做了一次動物實驗的心臟手術🙎,目的是檢驗手術的流程👩🏼‍💼、人員配合🚣🏽‍♂️、器械🧜🏻‍♀️、藥品等是否具備了開展手術的條件。當感覺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的時候,我們決定先從先心病開始。那時醫院在三樓西側外科五病房的分支樓上,也就是急診室的三樓給了心外科三間病房👨‍🔬。我們先建立了有兩張床位的一間心肺重症監護病房(CPICU)😘,它是人民醫院最早的重症加強監護病房🧘🏼‍♀️,僅有兩臺監護儀、一臺呼吸機↖️、一臺血氣機🕤→。當時沒有病房🛟,臨時收治病人時我得向別的科室借床🔁🤌🏿。體外循環機所使用的各種塑料管道要反復清洗後再消毒使用👧🏼,那真是一個艱苦奮鬥的時代。

    1987年年初,全組人員在經過了兩年的進修學習之後,全部回到了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這時三樓的傳染科搬走了,院內正式調撥了幾間病房給心臟外科🪭。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病房,可以正式收治病人👮‍♀️🌲,算是正式建科了。當時收治的病人主要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如心房、心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手術。當年共做了70余例手術,未發生死亡病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科上下都很高興,院領導也很滿意👨🏽‍🏭。

    1988年12月20日🕵🏽,我國著名的外科學專家也是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我們敬愛的老師黃萃庭教授身患馬凡氏綜合征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住院。當時🙇‍♀️🏊🏽‍♀️,人民醫院還是第一次做這種手術。1989年1月18日🚴🏼‍♀️,我們請來了安貞醫院的孫衍慶教授主刀✍🏼👎🏿,手術很順利,但術後黃教授卻發生了很多並發症,我們在呼吸機支持下整整搶救了27天🤛🏽,其間黃教授有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各種並發症📙♻️,感染、水電平衡紊亂、營養失調⚱️、輸血等。可以說外科學總論裏的各個問題都出現了一遍。黃教授病情最危重的時候,連後事都安排好了🧑🏽‍🦱。經過艱難而復雜的救治🏊🏼‍♂️,病人最終恢復並於同年8月20日出院回家,之後又延續了五年多的生命。同年春天,心外科又開始收治病人並進行手術🐔,病種仍然是以先天性心臟病為主。我們於同年5月開展了兩例先天性法魯氏四聯症矯治的手術🈂️,並取得了成功。同年9月,我們開展了首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人工機械瓣膜置換術。此後又進行了主動脈瓣🫥💁🏽‍♂️、二尖瓣雙瓣置換術。同年10月在朱曉東院士的幫助下,我們又成功地完成了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此期間心外科與心內科合作開展了預激綜合征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共進行了8例🪞。後來這一工作被心臟電生理的消融術所替代,沒有繼續下去🫗。

    1991年5月,心外科由白塔寺院區搬遷入西直門的新院區🔯,在病房樓的四層正式建立了心臟外科的病房(設有病床25張)及術後監護病房(監護病床6張)。心外科醫生增至8人、護士15人、技術員3人🧗‍♂️。20世紀90年代初期,人民醫院聘請孫衍慶教授為心外科客座教授⏪。在他的指導下👳🏻‍♀️,心外科開展了百余例各類胸主動脈瘤的外科治療🕵🏼‍♂️。例如馬凡氏綜合征升主動脈瘤手術,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手術,胸部降主動脈瘤及胸腹部動脈瘤、腹部動脈瘤及各類型的胸部夾層動脈瘤的手術🔷。在那個時期,這些手術的開展對提高心外科的技術水平和團隊工作的經驗有很大幫助👩🏻‍🌾,為心外科以後獨立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3年心外科還開展了應用深低溫停循環的方法為嬰幼兒和小體重(8千克)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了外科手術治療。

    王京生在蘇丹工作照

    從1987年建科以來到2000年,心臟外科從條件極為艱苦的初始籌建階段到逐漸發展壯大,經歷了13個年頭🎍。我們總計完成各種先天性心臟病手術500余例,單瓣雙瓣置換手術300余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100余例👰🏽‍♂️,各類胸部主動脈瘤手術100余例。用今天的標準和眼光看這些數字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站在綜合醫院和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成果的取得是從零開始的𓀊🧎‍♀️,是從一窮二白中摸索出來的🧎‍♂️🧀。我做過普外科醫生🪱、胸外科醫生🧖🏿‍♀️,但都沒有像心臟外科那樣具有挑戰性。我所花費的精力🏋🏼‍♀️、時間🫰🏽♉️,所承受的壓力是無法計算的♥️:危及病人生命的突發事件隨時可能會發生💂🏼‍♀️,考驗著醫生的應急、判斷和處理能力🤳;心臟外科手術風險高,技術復雜難度大,設備要求高🤟🆔,還要有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能力,如體外循環✋🦍、人工呼吸、各種機械輔助裝置(IABP,LAVD,ECOM)等。

    1997年秋至1998年間🙆‍♂️🧏,心外科還派出了六人組成的心臟外科手術小組前往非洲的蘇丹共和國幫助籌建心臟病醫院並開展心臟手術。行前蘇丹共和國衛生部部長來院與人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我們到達蘇丹後,住在喀土穆兒童醫院,該院空置並未收治病人,病房是兩層的簡易小樓。蘇丹方面想把這所醫院建成心臟病醫院,但是這裏不具備相應的條件。我們先住下來,和蘇方談判,準備手術的條件🐻,並培訓了幾名蘇方的術後監護護士。我們第一例手術選擇了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的蘇丹女青年。手術結束時,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的留學生葉海亞醫生高呼“中國萬歲”🧏‍♂️,因為這個手術在蘇丹是第一次,此前整個非洲只有南非可以開展心臟外科手術。病人術後恢復很順利✹,當天衛生局及衛生部官員來院探望,後來蘇丹副總統也接見了我們👖,之後我們又進行了數十例瓣膜手術及先心病的手術。

    彈指一揮間🤦🏼,人民醫院的心臟外科已經走過了三十余年,得到了很大發展。現在年均手術例數迅速增加到四五百例,正在向完成萬例心臟手術前進,同時培養了一批青年醫生成為骨幹的後繼者。20世紀末人民醫院心外科的病種比例是先心病約占70%,瓣膜病占20%,冠心病占10%🕳;今天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冠心病占了80%—90%。

    現在人民醫院心臟外科把冠心病的外科治療作為重點的方向。我們開展了非體外循環下心臟不停跳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這種技術避免了體外循環所帶來的各種並發症👨🏿‍🔧,術後病人恢復較快,已成為人民醫院治療冠心病的主要術式之一🏄🏿‍♀️。此外,我們還開展了小切口微創搭橋術、手術與支架並用的雜交手術、激光心肌血管成形術🙇🏽‍♂️,以及左心室輔助裝置術等,還開展了很多新的技術𓀛,如腔鏡心臟手術、機器人心臟手術等。

    2000—2006年萬峰擔任心臟外科主任,成功地開展了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首例同種異體心臟原位移稙術👨🏽‍🎨,後來又相繼做了4例🧙🏿‍♂️,其中4例患者存活至今,為人民醫院填補了空白,使醫院心臟外科又上了一個臺階💎。2007—2011年湯楚中任心臟外科常務副主任,其間醫院開展復雜先心病低齡低體重患兒的手術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2014年至今陳彧教授接任心外科主任✌🏽,他年富力強、勤奮好學、踏實肯幹、敢於擔當。近年來🤶🏿⌛️,心外科還到山西✊🏻、內蒙古、四川、新疆等地開展了先心病工程🎤🤹‍♀️,為邊遠地區送去了愛心🤓,擴大了人民醫院的影響。

    結束語

    我在人民醫院工作、奮鬥、生活了大半個世紀,度過了近60個春秋,可以無愧地稱為老人民醫院人🐄。我為人民醫院、為我的病人、為我所喜愛的外科工作奉獻了我的青春和終生,直到耄耋之年🤷‍♂️。我一生做過各種手術20000多例(包括擇期✉️、急診⛽️、門診👨🏻‍🦽‍➡️、下基層醫療隊等)🏃‍♀️,還親歷並參與各種心臟手術2000余例♠️,搶救和治療病人不計其數🍞。人們都說醫生是與疾病鬥爭的勇士🌷,而我的戰場就是在手術室裏、在無影燈下👮🏿,我的武器就是手術刀。同時,我也很慶幸能在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這樣一所教學醫院工作,能以教師的身份教書育人🤵🏼‍♀️。我很自豪,能身兼這兩個自幼就向往的職業,既是醫師又是教師。但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我,是黨教育了我的結果😻。為人民服務🐯、為病人服務是醫生的天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一生的責任🧘🏻‍♀️。我經常在科內和同誌們說🦹🏻‍♀️:“病人把寶貴的生命都交付給了我們,我們有什麽理由不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這些年來我在心臟外科的工作上雖然花費了很多的心血、時間和精力,但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挑戰了🪘、勇闖了、攀登了。

    現在我已退休多年🐕,但還沒有完全離開我喜愛的工作,每周我還回到科裏參加術前疑難病例的查房和討論🎁。看到今天心臟外科的發展💔,看到一代新人的成長,看到每年幾百例成功的手術,看到人民醫院心臟外科的工作在綜合醫院已名列前茅,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我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討論疑難病例🚮🔚,挑戰新的高峰🌪🦦。我向青年人學習,以增加我的知識;當然🎲,我也會毫無保留地把我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退休後時間相對充裕,我有時間讀書⏲,主編了幾本書♒️,並為院報《重陽風光》寫些小文章❇️,樂此不疲。更使我快樂和興奮的是,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我一生的夙願,盡可能到美麗祖國的各地多走走多看看🧚‍♀️,去見證和體驗我們國家的繁榮發展🛎。(整理🪈:胡春香)

    我和我的祖國專題鏈接banner.jpg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