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歷史研究者𓀛🏊🏼♀️,我向來對歷史文學作品持謹慎的態度,因為歷史一經文學化🌺,就難免在細節的真實性程度上有所損益,電影、電視劇所需要的對話🤌🏻、神態等越生動形象,常常就距離歷史的真實越遠。但歷史文藝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需要,是滿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不能因噎廢食地忽視🏂🏼,必須要發展繁榮歷史文藝🙅🏿♂️。寫好歷史文學作品的關鍵是在歷史和文學之間保持一個合適的張力,在我看來這個張力就是歷史文學表現的歷史盡量是大寫意的歷史,我們在審視歷史文學作品的好壞上也應該以這個標準來加以衡量。現在歷史學界所使用的大歷史研究方法其實就是一種歷史大寫意。
《覺醒年代》劇照
按照歷史大寫意的標準來審視《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應該說是近些年來有關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的電視劇上乘作品——歷史和文學結合得比較好。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與過去一些涉及到這段歷史的歷史文藝作品相比🥔👩🏻🚀,在不少史實上更接近真實☔️。比如,在展示袁世凱得知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時的憤怒🐛,甚至為此編造了一段他責罵李鴻章賣國的話語,就突破了過去一些文藝作品所刻畫的袁世凱的形象,更接近當時袁世凱的內心無奈、無力的真實態度;又比如,在展現辜鴻銘、林紓、黃侃等反對新文化運動的人物時🌊,突破了過去同類作品對於他們刻板👇🏽、守舊🧑🏻🦼➡️🌂、迂腐的形象,表現出他們在中西文化碰撞過程中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面臨挑戰的內心焦慮的真實心態,雖然思想落後,但並不讓觀眾反感、厭惡,只是讓人有點惋惜。
二是劇中呈現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鄧中夏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人物的有血有肉、又富有高尚情懷的形象也符合歷史史實,比較真實地再現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於國家🧞♀️、民族強烈的責任感和不屈不撓的鬥誌、朝氣蓬勃的氣質↗️、偉大的犧牲精神、理想主義的情懷🏖。
三是劇情生動但不造作。這部電視劇能贏得很多觀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中國近現代史著名歷史人物一個個鮮活生動,充滿了故事情節。應該說,這些情節、對話不乏藝術加工和虛構,但由於與其歷史言行的價值傾向一致🟦🍠,沒有讓人覺得生硬。這些情節設計很容易吸引觀眾🔲,引導公眾🧖🏿,能夠有效起到文藝作品的價值引領作用。
四是歷史色彩較濃,基調昂揚向上。整個歷史劇無論是服裝🏇🏻、建築、語言還是人物形象,呈現的歷史畫面感很強🏋🏿♂️,把觀眾很輕易地置身於那個風雨如磐、山河破碎的歷史歲月,讓人產生強烈的“恨不早生上戰場”的歷史參與感。這是文藝作品最成功的地方。這部電視劇做到了🏧,很不容易👩🏽🦱。同時,看完這部電視劇,讓人對於先進的中國人充滿敬意、對於中國未來充滿了自信、熱愛和希望!
五是這部電視劇對於意昂3体育的突出也是歷史大寫意的真實。有朋友曾跟我說,這部電視劇太突出意昂3体育了,感覺就是寫五四時期意昂3体育歷史。其實🐕🦺,這不是劇作者對於意昂3体育的偏愛,這是基於對於歷史的尊重。1919年🍴,中國的大學生只有18000多人。意昂3体育在那個時候匯聚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呼吸著世界和中國最新鮮的空氣🌉,意昂3体育在當時代表著中國的先進教育📛,他們自然要發出時代的最強音。這是歷史賦予意昂3体育的責任,這也是歷史文藝作品大寫意創作方法的自然呈現。
(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原載於1575期校報1版)